当前位置:

调查:近二成雇主招聘应届生时面临超75%的面试爽约率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蔡娟 2013-05-11 15:50:39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2013应届生面试爽约率高达75%公司被“放鸽子”次数增多

  中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冲刺阶段,虽然就业难常常是伴随这一时期的热门词汇,但是近年来除了就业难,招聘难也成了困扰很多用人单位的难题。一份调查显示,近二成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上海某广告公司经理章先生表示,从去年开始,他所在公司被“放鸽子”次数越来越多。

  章先生:首先我们基本上如果预约初期,或者是得到回复,他要来面试的,基本上是80、90%是一定会过来的。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发现这个比例急剧下降,我上个月大概有面试,发出那个通知有12个,但是真正来的大概只有5个人。

  初次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在从学生身份到求职者身份的转变过程往往不能给自己明确的定位,就此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辉在此给应届生一些建议。

  张辉:毕业生在设计自己的就业期望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现在的社会环境,根据你自己师兄、师姐你自己的学校,你自己的专业,包括市场对这个专业能拿出的行为水平作为评估的,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以后,我认为我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能达到这个水平,而提出相应的期望我觉得这是合理的。

  内地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毕业生把目光投向了香港,《中国日报》驻香港记者李涛介绍,香港毕业生找起工作来也并不容易,加上近年来内地学生进港如潮,竞争更加激烈。

  李涛:香港的失业率水平很低,近两年整体的失业率水平都在5%以下,但并不意味着香港的大学生找起工作就非常的轻松。相反的跟内地的情况类似,虽然学校的学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香港大部分的雇主在招聘时都更加注重应聘者相关工作的经验,所以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在招聘的时候已经处于劣势的地位。因此找起工作来也丝毫不能马虎。这两年来,越来越的香港内地学生在香港的大学读书,很多人毕业以后也同样了加入了本地学生就业的人潮中,类似的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就业也日益增强。香港媒体报告说有超过6成的香港大学生曾经考虑到内地工作或者实习,而超过2成的受访学生认为,在内地规律的经验会有助于他们日后事业的发展,并且有机会带来更好的待遇和晋升的机会。

  香港毕业生找工作途径较多,除了网上投简历,政府学校也会帮忙,李涛说,找工作本身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放弃一些面试情有可原,但在香港,如果应聘者不能前去面试,会提前打电话或发邮件跟用人单位说一声,这倒是一个好习惯。

  李涛:跟内地的大学生相似,香港的大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就已经开始主动四处撒网,通过招聘网络,校园就职启事,人脉关系等等,物色各种新的工作。香港的各种大学往往有内部的就业网页,列出各种招聘的机会提供给本校的应届毕业生,当然一些大企业也会通过自己的网页或者一些知名的招聘网站以及报章杂志等公开提供一些职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香港政府也会主动的组织举办一些类似于内地的人才招聘会的活动,吸引本地不同的公司去现场招聘学生,活动一般一年会举办2到3次左右,香港政府的就业网站上也会列出各种就业的就业信息,万一大学生真找不到工作,还可以选择继续的进修,而香港政府也会资助一系列的培训课程来帮助学生深造。

  香港与内地人满为患导致就业难,那么,在人口密度并不高的澳大利亚,企业是否会面临招聘难呢?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告诉我们,澳大利亚用人单位不会发放大量的面试通知,所以毕业生非常珍惜每次面试机会。另外澳大利亚学生毕业时已经是半个行业专家,不用担心走向社会面临急剧身份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胡方:对于澳洲的应届毕业生,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无法获得工作,澳洲的学生往往是在中学开始就会有第一份自己的兼职工作,而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澳洲的学生也会在大一或者大二开始,就把自己的兼职工作慢慢的专项为更偏向于实习或者是临时工上面去。所以等到真正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算是半个行业专家了,就算是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参加过实习和兼职工作,毕业是了以后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有一些专门的实习安排机构会为你提供实习的机会,这一些实习安排机构会向应届的毕业生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这些机构会把应届毕业生安排在一些与这些机构合作的中大型的企业的对的岗位上实习,这将会非常有助于应届毕业生来寻找自己的工作。

  再来看英国,曾经在英国求过职的张闻说,英国找工作的网上递交程序选不止投个简历那么简单,需要填写大量信息和短文,如此大费周折才得来的一个面试机会,没人轻易放弃。

  张闻:其实就欧洲现在的就业形式来说,找工作肯定是非常的难的,其实获得一个面试的机会非常不容易。就跟中国的大学生,所面临的情况相似,你都要通过筛选简历这一关,然后可能还有笔试这一关,特别是在简历这一关要求填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履历。还有一些针对公司企业文化的问题,针对你中远期目标的问题,包括像针对你个人性格的问题都会体现在填简历的过程当中。

  我觉得与其说在英国这是一个递交建立的过程,不如说这是一个最初的笔试的过程,之后可能会通过千军万马,最后你获得这样一个面试的机会,我想很少有人会错过这样的机会,除非这两个面试放在了一天,你会有一个取舍,这样的抉择。另外,其实在英国还有一些帮助你去找工作的这个学校的一些活动,比如像我的学校,它就会在快毕业的时候有很多workshop老师会帮你进行职业前景的规划,有的时候会帮你分析你更适合从事哪一类的职业,包括他会帮你写该建立,但是这样的workshop都是你自己预约去参加的,有的时候它甚至是一对一的服务。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蔡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