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东一乡镇书记征地零上访:你说有刁民 我是不信的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汤凯锋 谷立辉 编辑:刘仁军 2013-08-12 15:23:18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1日下午,在梅塘村青石坑村小组,杨明现场协调该村的铺路问题。

8月1日下午,在梅塘村青石坑村小组,杨明现场协调该村的铺路问题。

8月1日下午,村民拉着杨明到田边看被洪水冲毁后修复的桥梁。

8月1日下午,村民拉着杨明到田边看被洪水冲毁后修复的桥梁。

杨明

  原标题:“你说有刁民,我是不相信的”

  征地五千亩实现零上访,一个镇委书记说群众不是素质都高但他们有利益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

  根据省委专门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兴起“群众路线大家谈”的热潮,着力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不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问题。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对外开放大省,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比较突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各种考验。近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省维稳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排查社会矛盾,主动治理突出问题,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南方日报拟推出体验式调查《我是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报道》,以体验式采访为主,与采访对象同工作,共吃住,深入报道一些处于矛盾中心但心中装着百姓福祉的基层群体。

  我们试图通过报道,厘清这群人的身份困惑,消弭群众误解,打通两个舆论场,弥合裂缝,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从而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

  首篇报道,记者来到韶关市“第一大镇”——浈江区犁市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犁市镇承担了大量征地拆迁等任务,面临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维稳压力较大。处在矛盾前沿的镇干部,有思考,有困惑,更有积极的探索。

  杨明看起来烟瘾很大,镇领导班子会还没开完,烟灰缸已装满烟头。

  “没办法,成习惯了。”他说,在基层工作跟群众打交道总是少不了烟酒,“戒了好多次都戒不掉,做了手术刚出院,因为跟村民谈征地问题,酒戒就破了。”

  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面积3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多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犁市承担了大量征地拆迁等任务,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维稳压力较大。作为韶关“第一大镇”的党委书记,杨明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体会颇深。

  上级党政机关对基层要求严格,群众诉求往往又超出政策范畴。很多时候,处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位置的杨明只能深入百姓家中,与群众抽烟喝酒聊天,消除干群之间的误解,弥补两者间的鸿沟。

  ●南方日报记者汤凯锋 谷立辉 实习生梁锡山 毕昱 发自韶关

  大型活动前都要例行“扫雷”

  8月1日傍晚6时,犁市镇政府二楼会议室,杨明的香烟再次点燃……

  在下班时间开会,犁市镇很多干部已习以为常。“有时晚上八九点甚至是十一二点都在开会。”一名镇干部告诉记者。

  杨明召集镇干部研究的是翌日比亚迪投产剪彩事宜。为确保活动顺利举办,镇里需像“扫雷”一样对维稳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排除不稳定因素。

  2009年11月,韶关市委、市政府重点引进比亚迪项目,落户在犁市镇辖区的莞韶产业转移园浈江片区内。尽管当时征地整体顺利,但仍有六七位村民对此存有异议。

  “有些群众想参加比亚迪的招工,但进不去,因为现在主要招技术工,普工岗位还缺乏。”一名镇干部担忧地说,“部分失地群众会不会借机搞事?”

  “综合分析,闹事的风险不大。”有镇领导分析称,村民早已拿到征地补偿款,而且镇干部与几位村民点对点,一直在做解释工作。

  为了防止个别村民做出不理性行为,杨明与镇干部商量后决定分成三组,分别在村委、村口和活动现场维持秩序。“一旦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做好沟通,疏导群众。”

  8月2日上午10时许,比亚迪厂区锣鼓喧天,剪彩如期进行。但很多人不知道,杨明与这样的热闹场面无缘,在活动现场内外,他和十几名镇、村干部一起来回巡查。

  “村里有什么情况?”“现场有情况吗?”……

  每隔一段时间,杨明都要给各小组长打电话,确保活动秩序。直到中午12时许,活动结束,人群散去,他才放心。

  类似的维稳工作在基层并不少见。每逢重大活动或节日,基层政府人员都要绷紧神经“排雷清毒”,做好节日、活动的保障,尤其是基层一把手,年节都很少跟家人团聚。

  “我认真统计了一下,春节后到7月15日,镇党政班子干部只休息了7天。”杨明坦言,基层干部很害怕一些大型活动或节日,“感觉不到愉悦,都有压力。”

  不过,任你工作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前两年,犁市镇一名精神病患者发病砍死一名孕妇,法院判赔25万元,最终执行还不到6万元。死者家属因此投诉,甚至到北京上访。

  “这笔钱谁出?都由政府负责,合理么?”杨明说,最终政府以捐款的方式,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了死者家属。此外,死者家有个孩子当兵,退伍后政府帮其介绍了工作,死者家属终于没再上访。

  “一是让他们经济上确实得到补偿;二是表明政府不是不关心,而是财政确实没有出这笔资金的政策依据,取得他们的理解。”杨明说,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基层政府肯定要想方设法帮群众解决困难,但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不能让群众感觉一有问题就闹、闹了就有钱。”

[NextPage]

  征地奇迹背后的“情理博弈”

  比亚迪项目所征5074亩用地全部位于犁市镇石下村,涉及400户近1700人,有110户需整体搬迁。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征地过程仅用了45天,并实现社会稳定、群众零上访,一度创下当地的征地“奇迹”。

  “各兄弟市县都在发展,你追我赶,竞争的第一道门槛在于征地拆迁。谁能做好群众工作,顺利征下土地,发展就赢得了先机!”浈江区委书记吴玉环告诉记者,浈江区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去年该区征地拆迁面积达1万多亩,在全市任务最重。

  尽管征地拆迁过程中不少群众表示不解,但整体进展顺利。吴玉环的体会是,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模式,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征地拆迁堪称中国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一个主要的焦点在于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与村民所期待的标准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不管群众如何不理解,杨明和其他负责征地的人员达成共识:要尊重群众的利益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提高补偿标准。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杨明认识到,做好征地拆迁的群众工作,要巧妙拿捏好情与理的博弈。

  一位80岁的阿婆,在上世纪90年代将责任田让给一个外来务工的煤矿工人徐某耕种。征收土地时,双方因补偿款产生纠纷。尽管犁市镇工作人员多方调解,但双方就是不肯让步,进而走上法庭。

  一审判决,老太太输了,不服,上诉;二审判决,维持原判,老太太又上访,仅省里就去了12次,案件最终发回重审,老太太赢了官司。但前后4次官司,诉讼费就花了近10万元,双方感情也因此破裂。

  “赢了钱,输了情。”犁市镇龙塘边村村民对此评价说。村民欧海强告诉记者,由于该村土地流转频繁,征地遇到很多类似的纠纷,此案对该村有很大触动,“村民最终选择调解,没有打官司。”他说,选择调解,最起码双方都得益。如果打官司,“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必定有一方受伤,双方的情容易撕裂。”

  “拿下关键一户,就容易带动一大片。”杨明坦言,政府在工作中必须要“讲情”,考虑失地群众的现实困难,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问题。

  “但大原则是理,必须坚守这个底线,绝对不能说我跟你熟一点,就帮你多量点,补偿高一点。”杨明强调,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市-区-镇-村组成的工作队,办公场地要前移沉下村里,了解每一户的心声。

  同时,政府要引导村里开村委干部会,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村小组家长会……“为征地拆迁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氛围。”

  凝聚村镇两级基层战斗力

  很多时候,杨明更像是“救火队长”。

  梅塘村青石坑村民小组的路虽早已立项,但至今没有动工,群众意见大。8月1日下午,杨明联系到施工方负责人陈某,一同赶到青石坑村小组长侯流芳家。

  “前段时间雨水多,没有敢动工。现在天气好了,随时都可以,争取国庆节前能铺好水泥路。”侯流芳说。

  “什么时候开工?”杨明当面问陈某。

  “随时都可以了。”

  “能不能给个准确时间?”

  “4号进场,还要放机器,布置现场……”

  “这样吧,10号开工,工程预计50天,铺好正好过国庆节。”杨明当场拍板,转身对侯流芳说,这条路村民走得多,铺得好对大家都好,铺不好终归损害的是村民利益。他建议村里发动群众,在铺路期间共同爱护共同维护。

  当“救火队长”并不容易,一个下午,杨明就跑了3个村。

  “基层群众工作,最终还得靠村干部去落实。”杨明说,作为基层党委书记的他,必须尽量和村干部走得近,才能凝聚村镇两级基层组织的力量。

  冬瓜煲骨头、萝卜炒肉片、煎鸡蛋、咸菜炒猪肉……8月2日中午,在石下村村支书钟伟华家,杨明与几个村干部一起吃午饭,菜虽简单但气氛融洽,“先说清楚,中午我最多就喝两杯啊。”

  在采访中,这样的场合多次出现。只要有空,他都会抽时间去村干部家坐坐。烟瘾和酒量,大都是跟村干部和村民在一起时被逼出来的。“有时去村民家做工作,他直接拿出酒说‘喝了再谈’。”

  “如果说感情不好,我们完全可以不听他们(镇干部)的。”石下村委会主任胡福财说。

  杨明坦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村干部或许都有对立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矛盾会比较激烈。“但涉及到群众利益时,多一个拥护党委政府的人,就少一个不稳定因素。我是通过言行来影响他们,目的是要他们团结广大群众。”

  “全镇162个村小组,我不是每个都去了,但只要是去到的,都要真心实意,不摆任何架子,人和人是平等的。”杨明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干部的群众工作到底做得怎样,要看你调走再回来时,见到的人会不会热情地跟你打招呼,邀请你去喝茶、喝酒、吃饭,如果人家背地里对你说三道四,那你说干得再怎么好,都是假的。”

  当好群众利益

  的守护者

  ■记者观察

  跟着镇党委书记下乡,所到之处,群众积极围上来,村干部还主动拉着杨明,带他去看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

  我是谁?对于广大基层干部来说,常被群众定义为“人民公仆”。其实,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面对大家都要钱、要支持的情况,基层干部该怎么办?犁市镇的做法或许具有借鉴意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所谓问需于民,是要认准倾听群众的所需所盼。而问计于民,则意味着能解决的,要尊重民意来解决;不能解决的,则不能向群众乱承诺,要解释清楚党委、政府的现实困境,争取群众的理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后盾。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舍弃官威,尊重群众,才能成为广大群众的朋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韶关犁市镇镇委书记杨明与记者一席谈:

  如果我们沉默

  会让人觉得是默认

  ■对话

  南方日报:从你在基层20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你觉得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杨明:其实,从村民骨子里面来说,你说有“刁民”我是不相信的。只是触及到具体利益时,村民想维权。不过,我确实也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比如我们在处理利益问题时,尤其是征地拆迁时,如果我们以政府人员的身份出现,常遇到漫天要价的情况。群众现在普遍有这样一个心态:公家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其实,部分基层政府在维稳压力下不得已用钱来解决问题,但那些钱也是纳税人的钱啊!

  南方日报:当遇到群众“不要白不要”时,你如何应对?

  杨明:当然,群众存在“不要白不要”的思想也可以理解,谁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基层干部面对这种诉求时,还是要站在百姓这一边,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想方设法疏导不合理诉求。

  因为我们现阶段面对的是素质、水平整体上还没达到很高层次的群众,你跟他们讲规划什么的大道理,那基本没用。你就跟他们讲,今天你做了什么,明天能得到什么,这样更有实效。

  因为老百姓都很实在,我们也得学会用利益机制引导。比如“新农合”,起初推行时很艰难,但政策实施后,有老百姓治病得到实惠了,自然会跟他身边的人说,大家的参保热情才逐渐高涨。

  南方日报:有些群众诉求没达到便不断上访,你怎么做好这部分人群的工作?

  杨明:还是要先判断群众诉求。如果合理,我们也要想办法帮他们维权。但如果群众诉求超过政策范围,我们就要做好疏导和解释工作。当然,也有些特例,比如有小部分群众可能是想趁机搞事,我们也要坚决制止。对于不守法的人,有些需要教育,有些需要采取土办法。

  我们一般是争取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但实际上,不管我们工作做得多细,有些群众还是要上访。2007年至今,我们镇就有3例到北京上访的。我们也困惑:基层政府尽力了,群众还非要往上走,我们该怎么办?

  我觉得还是要靠法。从根本上说,信访是行政途径而不是法治途径。有些群众是左脚刚在法院拿到判决书,右脚就去信访局了,连法院的判决都不信。我们还是要逐渐减少人为解决问题的模式,各级法院要公平判案,即使出现冤案、错案,也可以完善追究机制。

  我们综治维稳中心一年收到的上访案例有两三百宗。当然,这说明群众信任我们。如果不信任,也不会来找我们。

  南方日报:近年来,有极个别群众采取恶性手段维权,你怎么看?

  杨明:即使诉求合理,维权也要走合法途径。如果采取走极端的方式,政府必须零容忍,否则就是纵容了他。

  南方日报:也应该看到,有些群众利益受损,确实是因为行政过错导致的,群众只能通过上访或投诉来维权。

  杨明:如果确实因为行政过错,或者是个别公职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的,政府要调查核实,错了就得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不管群众通过媒体还是网络问政,面对舆论监督,我们基层干部先不要怕,要敢于站出来澄清事实,在舆论场中博弈。因为如果我们选择沉默,就会让人觉得是默认问题。我们应该主动站出来回应,如果群众不满意,可以让相关部门来监督调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汤凯锋 谷立辉

编辑:刘仁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