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白琥)27日,《收入分配行为与政策》新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该书建议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时调整,其基本方向应是以市场导向型收入分配政策为主。
该书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和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喻一文共同指导两校31名本科生合作完成,基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该书指出,我国更多地试图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实现共同富裕。
譬如,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以及其他诸多农业补贴。为了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中国政府更多地采取区域转移支付,项目扶持,建立各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区等。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也以转移支付为主,或介入农民生产经营决策的开发式扶贫。
然而对于上述政策实施的效果,该书指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并不很有效”。
对此,该书主张,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时调整,其基本方向应是以市场导向型收入分配政策为主,核心是建立统一高流动性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
收入分配问题今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相关数据亦反映出该问题的严峻性。
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位于0.4以上,2012年基尼系数达到了0.474,收入分配差距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民众亦普遍期望能够尽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不但有民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有不少来自国家层面的声音。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无独有偶,去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表态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处理好劳动与资本、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等重大关系”,该意见的相关实施细则有望于2014年出台。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白琥
编辑:李艳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