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蒙古赤峰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冰火两重天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李慧敏 编辑:刘仁军 2014-06-03 10:06:36
时刻新闻
—分享—

  同一个城市的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视察赤峰铁南棚户区时指示,三年要让大家住上新楼房。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赤峰市红山区(下称“红山区”)把铁南棚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力争实现铁南棚户区改造“一年大变样、三年全完成”的总体目标。

  5月6日,红山区召开铁南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5月14日,铁南棚户区所在的八里铺村的一片菜地被推平,建筑工地的围挡、塔吊均在当天立了起来。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先于李克强总理到赤峰视察。5月2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铁南棚改一期工程已经动工。工人介绍,近20栋楼基础工程完成后两个月内可封顶。

  5月28日当天,红山区桥北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动迁户代表前往区政府反应问题。桥北镇棚改项目自2009年启动,至今仍有297户拆迁居民未得到安置。政府动迁时承诺的安置小区已作商品房出售。在桥北镇29平方公里的拆迁规划范围内共20余个房地产项目,仅有6个小区为动迁户安置社区,其余均建设为商品房项目。此外该区域还集中了大量的行政办公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建设工程。

  2014年3月末,李克强考察赤峰棚户区,红山区区委书记姜宏在汇报工作时表示,桥北棚户区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总理项目”

  两周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5月28日,赤峰铁南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现场,《中国经营报》记者看到一期基础工程正在铺开。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视察赤峰铁南棚户区时指示,三年要让大家住上新楼房。据当地媒体报道,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赤峰市红山区(下称“红山区”)把铁南棚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摆上首要位置,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并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5月6日,红山区召开铁南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

  强力推进之下,两个重要时间表出炉。

  红山区决定将在6月1日至9月30日,集中利用100天左右时间,对东至城南西路、南至南山环城路、西至金剑铜业铁路专用线、北至京通铁路线铁南棚改核心区的2900户居民和60家企业房屋进行征收,征收房屋面积5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红山区将铁南棚户区改造的总体目标设定为“一年大变样、三年全完成”。

  动员大会召开8天之后的5月14日,建筑工地的围挡、塔吊均在当天架设完毕。据村民介绍,到5月14日下午,铁南棚改项目所在地八里铺村内的街道两旁,棚改规划图、动迁流程、宣传标语等张贴物迅速地张贴完毕。

  “政府抓的紧,工程进度也快,基础工作做完之后6层的公寓一个月就能完事,14层的高层按3天一层的进度,两个月也能封顶,”工程现场一位施工人员表示,铁南棚改一期工程到今年年底主体完工没有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铁南棚改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50800平方米,可以回迁居民1140户。

  据了解,铁南是红山区目前居住最集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棚户区。区域内下岗失业人员多、低收入人员多、住房困难群体人数多的“三多”问题比较突出,且大部分房屋建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面积较小。道路、供暖、排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居民出行难、取暖难、排水难、如厕难等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差,生活环境极为艰苦。

  早在2012年年初,当地媒体就曾报道《红山区今年将启动铁南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当年年底,媒体称“铁南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坚持‘四个先行’即规划先行、制度先行、回迁房建设先行、宣传先行,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此后直到2014年3月,关于铁南棚改的消息并不多见。

  “总理走时说,希望他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住上新楼。”八里铺村一村民表示。

  政府工程

  红山区另一个政府工程——桥北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部分动迁居民则无缘这样的幸运。

  5月28日,红山区政府聚集了二十多名上访人员,他们是红山区桥北镇棚户区改造项目部分动迁户的代表。桥北镇棚改项目自2009年启动,目前仍有297户拆迁居民未得到回迁安置。

  “住房被拆迁5年之后,政府给予经济适用房的安置承诺至今没有兑现,”动迁户王志华表示,不仅桥北大量闲置的房子没有一间属于他们,就是在建的也没他们的份儿,因为经济适用房的项目选址还没落实。

  红山桥北组团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下称“桥北开发办”)副主任赵丰由于部分回迁居民涉拆房屋存在面积小、居住人口多等问题,经过审批,先后有627户申请了经济适用房。其中,按照序号有330户已先后分两批得到解决,余下的297套正在协调解决。

  “拆迁的时候政府人员答应是1年之后实现回迁,说经济适用房将安置在多福家园和幸福家园两个小区,”动迁居民金福收同时表示,这种“答应”是口头的,并没有体现在任何他们个人签署的材料当中。

  “一年之后实现回迁指的是回迁房,回迁房的承诺是签在回迁协议里的,经适房是协议以外、为保障居民能够安居的一项优惠政策,安置时间没签在协议里,”赵丰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看到了居民手中的《桥北棚户区(危旧房区)拆迁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下称《审批表》),这是被拆迁人购买经适房的唯一凭据,其上盖有红山区房产管理局公章,显示有被拆迁人购买经适房的排序号。但表格上的“地段”一栏为空白。

  2012年,动迁居民持《审批表》找到了红山区政府,时任副区长的郭玉强仍然表示将把经适房安置在红山区的幸福家园和多福家园。

  2013年9月12日,居民们接到了桥北开发办下发的《关于桥北被拆迁户反映经济适用房问题的答复意见》(下称《意见》),这是居民奔走三年之后得到官方的第一份正式回复。《意见》表明:一、桥北开发办尽快进行项目选址;二、力争在2014年春季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底竣工办理入驻;三、项目选址、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办理入驻时间将及时通知相关居民。

  两个月之后下发《桥北被拆迁户经适房落实方案》(下称《方案》)则明确了经适房房源:“铁南待建回迁房中预留97套,红庙子在建职工公寓预留200套作为桥北剩余被拆迁户经适房房源”。《方案》同时规定,申请人拒不在上述两个地块选择经适房房源的,视为自愿放弃选择经适房的权利,《审批表》同时作废。

  2014年2月19日,桥北开发办又下发了《解决桥北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房源方案告知书》,其中载明,“经充分论证,区政府决定在铁南棚户区改造回迁小区中建设经济适用房,全部解决桥北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房源。拟于4月中旬按照审批序号进行选房。在规定期限内,拒不选房的视为自愿放弃。该经济适用房拟于2014年9月底开工建设,2016年9月底竣工。”

  “现在已经马上6月了,不仅没有召集我们选房,而且,如果2016年底房子才竣工的话,我们还得等上两年半,房租每年就一万多,”金福收表示,到2016年,他们就等7年了。

  “经适房的安置确实滞后,因为从2012年开始,国家政策不允许再建经适房,”红山桥北组团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丰表示,政府因此在铁南回迁房里考虑这部分经适房房源,今年会陆续开工,图纸这几天就开始审核。

  “从2009年开始,经适房的审批伴随拆迁陆续进行,政府近几年一直分批在解决,不是没解决,国家都是有任务的,逐年建多少,每年建设之后拿出一部分逐批解决,”赵丰表示,2009年到2012年之间,经适房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址开工建设实现完全安置,2012年之后国家政策就不允许建设了。

  棚改背后

  据当地媒体报道, 今年3月末第一次考察赤峰棚户区,红山区区位书记姜宏在汇报工作时表示,红山区最集中的棚户区有两大片区,一个是城区北部的桥北棚户区,2008年底启动了改造工程,目前改造基本完成。另外一个片区就是铁南棚户区。

  据居民介绍,2013年1月,时任副区长郭玉强调离红山区出任赤峰市政府秘书长、信访局局长之后,对于当年的多福家园和幸福家园的安置承诺,表示他曾经确实计划把经适房安排进两个小区,下任领导如何安置不再是他能管的事情。

  记者经调查获悉,幸福家园本身就作为商品房出售,目前仅剩一套房源。

  多福家园的情况则较为复杂。有知情人透露,2013年,红山区房管局部分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通过非法向社会公开出售廉租经济保障性住房的方式非法敛财,致使118名举报人的1670万元购房款被侵吞至今无法追回。但此说法没有得到官方印证。

  “多福家园其他情况我并不了解,我们把最后一批廉租房申请人员安排了进去,”赵丰表示。

  “自2009年7月开始,红山区以棚户区改造为名开始动迁,实际上是红山区政府北移,红山区桥北进行组团大开发,”上述知情人表示。

  “说桥北棚户区改造,确实有棚户区,但我们很多人的房子甚至都是二层楼,根本不是棚户区,”动迁居民王力峰表示,当时多好的房子也都被当做棚户区拆掉了。

  王力峰出示的照片显示,当年很多居民的房子确实高大敞亮、窗明几净,胡同也干净整洁。

  据了解,2001年,赤峰市是提出城市建设“西移北扩”的发展思路,要拉大城市框架,着力打造新城区。作为赤峰市城市发展“西移北扩”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北棚户区改造项目是赤峰市、红山区两级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标准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桥北组团改造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43500亩),区域人口规模达到8—10万人,总投资100亿元。

  当地媒体报道中还表示,2012年是桥北组团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年。当年建设项目总投资54亿元,重点建设项目为回迁房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行政办公片区及企事业单位建设工程以及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工程。

  《中国经营报》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目前在桥北棚户区改造地区,约有24个独立小区,相当于2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只有阳光希望家园一二三四五期以及钓鱼台的一个区是针对动迁户的回迁安置房,其余18个小区均为商品房开发项目。但此数据并没有得到官方印证。

  记者发现,挂着国徽的红山区政府大楼也已经建好,但尚未启用。红山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地税局等办公楼也已建成。赵丰表示,他只负责桥北拆迁相关事宜,对问于居民动迁安置的问题并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电郭玉强但电话无法接通。

  “我们接受记者采访,都要经过宣传部,”赤峰市红山区副区长吕世忠让记者与宣传部联系,他本人在开会。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李慧敏

编辑:刘仁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