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在这个名利纷扰的时代,要想成为众人口中的“最美村医”不容易,陈永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首先源于他是一个好人,一个仁人。古人云“仁者爱人”,医者讲究“仁心仁术”。仁,是一切美德的出发点,一切崇高追求的归宿地。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着一颗柔软的内心,见不得他人遭受病痛的折磨,才可能坚持扎根红花村33年不离不弃,才可能对风雪夜上门出诊无怨无悔。
其次,还因为陈永根是一个好医生。何为“好医生”,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看法。诚然,相比京沪等三甲大医院里的名医专家,陈永根的医术或许不是最精湛的,他的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或许也有待改进,但就像人们时常说的那样,很多情况下,“良心远比技巧重要”。毕竟,医术可以通过实践、通过经验的积累来提高,而医德却难以从外部注入,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对于患者安危的关注,对于职业精神的执着坚守,医术再高也顶多将其视为一项谋生的技能,哪里会像陈永根这样一根拐杖,一个药箱,在大山,人不堪其忧,陈也不改其乐?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被金钱、被利益沾染的痕迹;而在他的心里,你却分明能够感受到一个医者的温存与柔软。事实上,像陈永根这样默默扎根农村,不问付出、不求回报的乡村医生还有千千万万。可以说,正是靠着一个个陈永根式“最美村医”的坚持和执着,才撑起了广大乡村、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片蓝天。对此,我们不禁要向这些“最美村医”投以最崇高的敬意。(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何平)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