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一章 创先祭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朱成山 李慧 编辑:redcloud 2014-11-28 14:12:34
时刻新闻
—分享—

  专栏名: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特别连载《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一章 创先祭

  作者:朱成山 李慧

  中国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动乱,为生存发展,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将这些灾难淡忘,所以我们读到的历史悲剧往往是史书的寥寥数笔。然而随着文明进步,人类对个体生命的敬重与珍惜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也逐渐深入丰富。

  南京大屠杀后,这段民族记忆相对沉寂了一段时间,改革开放为再识这段历史带来了新契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遇难同胞纪念馆”)1985年建成开放,是哀悼死难同胞、铭记历史的新起点。20年前起,每逢12月13日,人们都会在纪念馆里奉上公祭亡灵的花圈。

  一、南京首创的公祭仪式

  1994年12月13日,南京江东门,天色阴沉。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挂起巨大条幅: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57周年仪式。10时整,仪式开始。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57年前的今天,日军开始大屠杀,将古城变为血腥地狱。

  各界代表及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代表胸戴白花,低头默哀。汽笛声音响彻长江和铁路沿线,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现场奏安魂曲,3000羽和平鸽冲天而起。仪式结束后,人们绕行纪念馆一周,将小白花系在馆内护栏或松柏上寄托哀思。

  活动各界和媒体共鸣。央媒、省和南京市各报、广播电视等集中报道,刊载于次日《南京日报》头版消息标题是《勿忘历史惨案 争取和平发展——我市各界人士隆重举行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仪式简单朴实但意义重大。这次公祭前,新中国成立后还没有哪座城市用群众集会的方式,悼念抗战遇难同胞。这种公众悼念仪式的缺失,对民族情感或多或少是一种缺憾。这次仪式开启为战争牺牲者、遇难者进行集会悼念活动的先河。6年后,辽宁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纪念“九·一八”活动,长春、哈尔滨等纷纷效仿南京拉响城市警报,告诫人们勿忘历史。

  二、广岛和平集会的启示

  为何南京每年于12月13日举办悼念活动呢?这与我的一段访日经历有关。

  1994年8月,我和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应日本“铭心会”邀请访日,参加缅怀亚太地区战争遇难者活动,进行南京大屠杀历史演讲和证言集会。这是战后大屠杀幸存者首次登上日本国土,也是我第一次赴日,突出的印象是每年随8.15投降日(日本叫“战败日”)临近,日本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总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成为各种势力激烈争论的焦点。

  “铭心会”每年8.15前后都要派出代表,从日本到中国南京、马来西亚文律镇、韩国首尔等城市举行和平集会谴责战争、缅怀受害者。此次,铭心会邀请我和夏淑琴来日参加7场和平集会,把历史真相告诉更多的日本人。8月4日晚,我们降落在日本东京成田国际空港,被等一大批日本记者给团团包围住,我们成了全日本的新闻人物。

  夏淑琴是被日军戳了三刀、背着伤疤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人。她对日本旧军人和记者闪光灯,亮出伤疤,诉说一家9口有7人遭杀害的往事。她是1000多位仍然健在幸存者中的一位,夏家的遭遇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缩影。面对血泪控诉,许多日本人醒悟了。此行也引起了日本舆论界、教育界、历史学界广泛注意和积极反响。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三大报跟踪采访,20多家媒体连续发报道40多篇,时任日本众议院院长的土井多贺子接见了我们,我们还与20多位日本国会、县、市议员进行交流。一时间,日本举国关注。

  8月7日,我们在去广岛的列车上得知,8月6日是广岛每年一度的原爆纪念日,日本首相、参议长、众议长等日本国家领导人都悉数到广岛参加国家公祭日,已连续举办40多次,集会最多达11万多人,且每次都会邀请各国领导人。8月9日,日本国家领导人还将到长崎参加原爆公祭。

  我们走进广岛和平公园,参观了广岛原爆资料陈列馆,虽然原爆和平集会已结束,仍然到处是参观人群,现场能感受到集会规模之大,活动之隆重。此情此景对我产生了强大的刺激。日本作为加害国,却是如此长期大规模、高规格原爆遇难者,向全世界诉说和塑造战争者受害的形象。中国作为被侵略对象,受到了重大破坏,同胞作出了巨大牺牲。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三个特大惨案之一,可直至今天,我们做过些什么?

  我将此次经历写了一篇长篇通讯,发表在报纸上,但内心仍然不平。

[NextPage]

  三、精心筹办首次南京公祭

  广岛之行一直挥之不去,并随时间推移愈发强烈,我开始游说各级领导,特别是时任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安吉。

  我的提议在当时非常大胆,国内无任何城市举办过此类活动,又涉及中日关系。我找到省市外事部门寻求支持。同时陈部长也被我打动,带我向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汇报,得到了他的支持。悼念活动得到正式批准。

  由于是国内首次,没有先例参照。我与南京市委宣传部同仁策划了多套方案,现在想来,当年最为成功的策划就是鸣放防空警报和武警战士敬献花圈。

  我们提出鸣放防空警报的方案,但可操作性如何?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市人防办沟通,结果大出意外,人防办一直想找个适当机会试试全南京人防警报能否拉得响。两家想法一拍即合。

  我们大胆提出由武警战士敬献花圈的设想。武警只在极少数任务或场合中才能使用,值得庆幸的是得到了上级批准,这也显示了悼念活动的规格与地位。每年12月12日,战士们都要准时来馆操练,为了动作整齐划一,他们不厌其烦地练习。20年里,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市支队国旗护卫队更换了许多茬战士,但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集会名称费了一番周折。第一种方案是年份+主题,第二种方案是次数+主题,第三种是组织者+主题,后来审批认为第三种较好,且建议加上“30万”和“周年数”。名称虽然长,但意思明确,后被反复用了10次。

  悼念活动程序也是重要事项。经一番协调,最终统一认识,邀请南京市政协主席主持仪式,南京市长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讲话,省和南京市五套班子各派一副职参加,还邀请了南京军区、省军区、南空派代表参加,省及南京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老同志也参加了仪式。为突出历史传承,特邀抗日老战士代表甄申和青少年代表戴宁益在仪式上发言。

  因为南京市1983年12月13日在城西江东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立碑建馆,同时以南京市人民政府的名义,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先后在中山码头、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上新河、汉中门、武定门、花神庙、普德寺、清凉山、北极阁、东郊丛葬地等处,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于是,由南京市委办公厅和南京市委宣传部出面,邀请这些纪念碑所在地设立分会场,由所在地的区县负责举办悼念仪式,并且与省暨南京市活动同步。

  活动起源于笔者对日本广岛纪念活动的反思,得益于省暨南京市许多位领导和有关方面支持,成功于诸多创新性活动项目的精心设计。当时我们真没想到,活动会被载入史册,并且此后会连年举办。我们当时更没有想到,公祭活动最终能够升格为国家公祭,并且以国家立法的方式规定下来,成为共和国每年一度的固定仪式。

  历史将会永远记住:公元1994年12月13日,南京首创举办了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朱成山 李慧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