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9日透露,近日该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林地清查专项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国27个省份清理排查出非法侵占林地案件共17270起,违法违规面积31276公顷。
刘东生是在此间召开的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近期一些地方违法乱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林地保护管理的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规范林地管理,强化依法治林,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守住林地和森林红线,国家林业局特开展此次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作为重点排查区域。清理排查的重点对象是高尔夫球场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土地整理、开山造地、采石采矿等违法使用林地情况和毁林开垦破坏林地情况。
对于非法占用林地,中国早已明文禁止,且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为何仍“屡禁不止”?
对此,刘东生分析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违法是造成乱占林地的主要原因。如:一些地方对工业园区“开绿灯”,甚至擅自调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重影响林地管理正常秩序。
同时,采石采矿及各类经营性建设侵占林地情况也时有发生。2014年抽查发现:勘查采矿类违法项目105项、面积210.5公顷,占抽查违法建设项目总数的39.6%、面积的29.2%。
“我们在检查中还发现有的地方执法监管环节薄弱。”刘东生说,部分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软弱,以罚代批、以罚代刑,问责和打击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项目不查处或查处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违规补办审核(批)手续,助长了未批先占行为;还存在个别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违规审批、个别地方自查上报情况不实等问题。
如何加强林地管理、遏制非法侵占林地现象的发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认为,关键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对干部政绩考核中有关生态保护的权重,建立涉及生态问题的问责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违规现象。
据了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部分省份已确定了挂牌督办案件,采取了约谈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政策调控措施,还对一些重点区域,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取得预期成效。目前,大部分省份清查工作基本收尾,进入处理整改阶段。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羊旸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