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国研智库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东海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振红 实习生周子沛)1月10日, “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5”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大逻辑:新常态下的2015宏观形势暨十三五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论坛上发表演讲,阐述“当下改革的新动力”。
新常态下的改革动力
金碚首先提到了新常态下各界对改革达成的共识,“不能再主要依靠宏观刺激促进经济增长,而是要把经济体转化成创新驱动,要释放微观经济的活力。如何释放微观经济的活力?要取得改革的红利,用改革来促进创新,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
前三十多年改革的基本动力
金碚指出,前三十多年改革的基本动力是得利,即谁改革谁有利,先改革先得利。但金碚同时也表示,虽然这一逻辑跟改革极力相容,使得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造成了许多弊端和不合逻辑之处。他解释,“改革是变革制度,制度本身是一个公共品,用谁得利谁改革的机制来推动改革,相当于用一种生产私人品的逻辑再生产公共品。”这样的代价是经济运行不协调、不平衡,且极易形成一个个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不仅造成了各个领域中的既得利益,而且还给进一步的改革设置障碍。
下一步改革的基本动力
对于许多人担心的“下一步改革的参与者或者说改革的执行者都能够从改革中获得利益吗?”金碚认为,“接下来的改革没有利益,甚至可能还有损失。”他提到了上海自贸区,不仅没有优惠政策,而且施行的政策必须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没有了改革优惠,再往下改革靠什么来推动?金碚介绍,下一步改革将回到本来经济学的逻辑,即成为一个公共品性质的产物。理论上,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制,在这种体制中进行公平竞争,由此来实现更大的改革红利。所以下一步改革的基本动力是便利。
他补充说明,“在这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大家能够公平竞争,而且排除运行中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各种外贸上有国际贸易的障碍,经济体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虽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经济体已经大大增强了便利性,但从改革的目标或者说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或者和一个更加有完善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更加发达的现代国家来比,我国还存在着不便利的情况。
下一步改革的便利对象
提出便利为改革动力后,接下来的问题是谁便利?金碚提到了两个对象: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一方面,使监管方便利是有道理的,这样利于监管更有效;另一方面,归根到底是要使得被监管者,即微观经济主体更加便利。
金碚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改革方案设想,有的使被监管者便利,但也存在监管者导向改革,使得监管者自己更便利的情况。他总结,“如果我们感觉到一个微观经济的主体,在进行有宜活动时更便利,那么我们的改革就走在释放红利的道路上,如果感觉越改越不便利,这说明这里没有改革的红利。”从大逻辑上来讲,我们现在是期待于通过改革来释放微观经济的活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振红
编辑: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