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伙失联整整6年 家人希望他还活着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刘仁军 实习生 肖东新 2015-01-22 15:12:19
时刻新闻
—分享—

  成长于落后山区的贫穷家庭,张之博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家人苦苦翻找,才从一张多年前的集体照里裁出他的模样。(翻拍照片)

  失联前说要给妹妹寄数码相机 父母盼望儿子突然回家

  小伙失联整整6年

  家人希望他还活着

  寻人信息

  张之博,身高1.75米,身材偏瘦,眉毛较淡,说流利普通话,性格内向。为西安翻译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大专毕业生,2005年毕业。

  他的这些年

  2005年留在西安某大型酒厂上班

  2006年在西安与妹妹相聚

  2008年4月,自称在广州一日化公司工作

  2008年10月,给家里打了最后一通电话

  ……27岁时,在广州失踪

  蹊跷

  从失踪前的两年起,张之博的身份证便再无使用记录。

  2006年至2007年期间,张之博的身份证因一宗犯罪在广州被记录在案。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

  6年前,27岁的陕西男子张之博跟家里通了最后一次电话,聊到要找机会寄出买给妹妹的相机,没想到从此音信全无。家人曾被告知,这位大学生当时在广州某日化公司工作,至于是遭遇不测,抑或因故不辞而别,他们希望是后者,也因此没“敢”报警——比起去认无名尸,“宁愿幻想着他在哪个不知道的地方”。

  寻亲进展:

  “供职公司”无记录,线索中断

  妹妹小静说,如果还在世上,张之博今年也已到了33岁的成家立室之年。他“消失”的那一年,一家人有着尤其深刻的记忆。2008年,他们先后经历了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的悲与喜,没想到那年年底,张之博的手机无法接通,这一失联,便直至今天还没能联系上。

  “只知道他之前一段时间都在广州,为一家大型日化公司工作。”小静说,他们一家祖籍在陕西省商洛市的山村里,张之博是西安翻译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大专毕业生,2005年毕业后留在西安工作,翌年兄妹相聚时,他正在某大型酒厂上班。2008年4月跟家人联系时,听说他来了广州谋生,为荔湾路的一家全国知名日化公司工作。

  那年汶川地震,陕西老家也有震感,张之博记挂山里的父母亲,频频致电问候。接下来的不到半年里,是他跟家人沟通最紧密的时间,可这一切在年底戛然而止,最后一通电话定格在10月份。家人纳闷不解:电话那头的张之博听不出有何异样,也从未透露生活工作中遇到何种困难,怎么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上周,小静正式联系上了哥哥失踪前“供职”的某广州日化公司,可在该公司现有的系统记录中,却查无此人。该公司人事部门表示,这样一来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张之博编造了入职说法;要么就是他供职的是该日化公司的某下线厂家,线索就此中断。

  近日,家人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从失踪前的两年起,张之博的身份证便再无使用记录。换而言之,他在陕西和广州换了两次工作,都很可能是用了虚假身份——这便解释了广州的日化公司查无此人的原因。几乎与此同时的2006年至2007年期间,张之博的身份证却因一宗犯罪而在广州被记录在案。“可他这时候理应在西安工作。”小静表示,错综复杂的消息让他们更添担忧。

  家人心声:

  幻想他在某个地方,起码还活着

  混不好,不回家。在张之博的QQ空间上,曾留下类似的要强话语。小静说,因为是家里4兄弟姐妹中的长兄,张之博从小便有一种天生的责任感,照顾父母,关照弟妹,都是他努力从山里走到城市,一路学习工作的动力。

  “宁愿幻想他在哪个地方,起码还活着。”小静表示,这些年来家人早已走遍商洛、西安、广州三地的派出所,可却一直没“敢”报警立案,原因就在他们不希望面对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残酷现实。据悉,辖区派出所曾建议家人采血,录入基因库中,以便核对无人认领的无名尸体。但张之博的父母亲年已六旬,长居山中,如今还寄望着儿子哪一天突然回家,“要是传来噩耗,他们会承受不了。”

  在不辞而别和遭遇不幸的两种可能性中,撇开感情因素,小静倾向于前者。她表示,就在哥哥失踪前的几周,他才打过电话回家,说是买了一部新的数码相机,要等年底邮寄给正在上大学的小妹当礼物。此外,家人在谈起张之博时总会提起他小时候山上砍柴回家,长大后为弟弟妹妹做饭的事情,小静觉得以哥哥的“顾家”性格,即使再要强,也断然不忍心6年来对父母弟妹不闻不问。

  “只能拜托媒体和热心市民,代为寻找他的下落,无论是召唤他回家,抑或给我们一个确切的消息。”小静说,如果得到的是坏消息,他们会向父母隐瞒。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刘仁军 实习生 肖东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