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漠河10月7日电(记者 卢冠琼 通讯员 刘博 陈雨辰 王伟)“9月30日我们这里下了第一场雪,一下雪我就想家,不知道家里的天气如何?爸爸妈妈国庆节快乐!”“爸,这些年您辛苦了,我离开家已经一年多了,非常想念你。部队培养我成长,我现在已经大了,希望你能幸福,为自己找一个伴吧,为我找一个妈!”“车班长,你已经退伍两年了,在地方还好不?我在这里很好,为战友们烧了四年的锅炉,无怨无悔。谢谢你当初手把手地教我、指导我,今年我的服役期已满,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继续留在这里。”……国庆假期,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的漠河边防团某连官兵在纸上写下了一封封特殊的家书,向家里的亲人、向连队里曾经的战友,传递思念。
10月1日早晨,官兵们举行升旗仪式迎接国庆。通讯员 王伟 摄
漠河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版图的最北端,是我国温度最低、无霜期最短、一年有8个月处于冰雪封裹期、最低温度曾达到-57℃的高寒地区,驻扎在这里的边防战士有着“北极哨兵”之称。保家卫国、守护疆土,即使是国庆假期,他们依旧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该连队驻扎在中俄边境,距离漠河县城近200公里,交通不便。连队官兵半数以上为90后,由汉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组成。抵御严寒、甘守寂寞,90后战士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战士们的双手因为长期训练劳动而结下了厚厚的茧子。 通讯员 王伟 摄
训练、站岗、种菜、烧锅炉、养猪……边防部队像一个大家庭,事务性劳动比较多,这些入伍前很少在家做家务的战士在进入军营后,有了极大改变。战士们的双手因为长期训练劳动而结下了厚厚的茧子。不一样的军旅生活,给了他们不同的成长。“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单一生活,还让战士们结下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深厚情谊。据悉,还有一些80后战士在漠河坚守了十余年,几乎未回家吃过团圆饭,为其他战士树立了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NextPage]连长李庆告诉记者,连队在国庆假期组织官兵写家书,让他们将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纸上,并在平时的岗位上留影纪念,传递给家人或者曾经的战友,除了了解战士们的思想动态,还希望他们通过这一举动,进一步体会自己所在岗位的价值与身上的重任,“有国才有家,守卫祖国北大门,让更多的家庭能安心团圆、过节,这是我们克服一切的最大动力!”
国庆假期,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的漠河边防团某连官兵在纸上写下了一封封特殊的家书,向家里的亲人、向连队里曾经的战友,传递思念。
刚刚晋升一期士官的贾义夫是蒙古族,入伍两年多,一直没回过家。他告诉记者,自己入伍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因为同学踩了脚这样的小事,我还会跟同学争吵,在部队成长,学会责任和担当,才知道当初自己有多幼稚。”贾义夫说,虽然国庆依旧没有家人团聚,但是和战友们一起训练、一起流汗、一起欢笑,很快乐,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担心。
[NextPage]父母离异后,段兴琪一直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他告诉记者,“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我希望来到这里锻炼自己,同时也让爸爸放心,希望他不那么累。”段兴琪说,因为自己,爸爸一直没有再找伴儿,自己一年多没回家了,平时团聚的日子里,爸爸都是一个人,“虽然我每周都给爸爸打电话,但是希望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已经长大了。”他腼腆地补充道,“希望爸爸能为我感到骄傲!”
平时除了训练、农副业生产,贾鹏飞还协助训犬员喂养连队里的军犬“战火”。如今,他与“战火”也成为了亲密的好兄弟。
张峰说,自己的老班长在连队里为大伙儿烧了8年的锅炉,“是他让我明白了不同岗位的不同价值,烧锅炉也能实现边防军人的价值。”张峰告诉记者,“每次看到战友们能在暖暖的屋子里看新闻、休息,我就觉得特高兴。”记者了解到,除了保障连队营房建设,张峰的体能素质也很好,轻装五公里考核曾一直保持着17多分钟的好成绩。
[NextPage]在战友们想家的时候,乔栋经常成为吐露心扉的好对象。他总会安慰战友,并且鼓励战友一起安心扎根边防。今年漠河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晚一些,乔栋说,“其实我也会想家,特别是在下雪天的时候。我总会想,下雪了,院子里,爸爸妈妈得自己扫雪了。”乐观、独立、吃苦耐劳的乔栋,在连队里,体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养猪、养鸡、喂兔子,赵金辉成了连队里动物们的“贴身保姆”。记者了解到,主动承担脏活儿累活儿的赵金辉曾一个人喂养过十几头猪、一百多只鸡,保障连队农副业生产效益。去年,工作突出的他被连队评为“优秀士兵”。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卢冠琼 刘博
编辑: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