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大代表建议:把韶山灌区打造成综合性红色文化旅游区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柯影 2016-03-08 15:59:57
时刻新闻
—分享—

韶山灌区好风光-涓江飞涟

韶山灌区好风光-涓江飞涟

  新华网长沙3月8日电 今年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韶山灌区建成通水50周年,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填3月6日在湖南团第一小组讨论会上发言,希望国家把韶山灌区列入全国现代示范灌区试点,力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全国生态水利示范区、现代农业样板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城乡统筹引领区、改革创新探索区。

韶山灌区好风光-夏汛

  韶山灌区位于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乡,1965年7月动工,次年6月建成通水。当年,10万建设大军凭手提肩挑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灌区主体工程建设,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是湖南最大引水灌溉工程,在全国456个大型灌区中排名靠前。灌区工程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兼有发电、工矿及城镇供水等多重功能。半个世纪以来,韶山灌区默默地为湖南湘中长沙、湘潭、娄底三市七个县市区2500平方公里范围的100万亩农田提供汩汩清泉,使这片曾经水患连连的穷乡恶壤变成今天旱涝无忧的膏腴之地。

  2015年12月下旬,阳祖耀、王填、齐振伟、罗和安、周建雄、屈胜、曹慧泉等全国人大代表在对韶山灌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却不无忧虑地发现,这个造福湘中与河南红旗渠齐名的著名水利工程如今疲态尽显:骨干建筑物坏损、渠道淤塞、设施带病运行……。此外,体制机制不畅也是制约韶山灌区发展的一个瓶颈。还有,目前灌区主要靠财政资金保运转,既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财政调增机制,也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渠道,自我造血功能较弱。

[NextPage]

韶山灌区好风光-洋潭大坝

韶山灌区好风光-洋潭大坝

  韶山灌区当前的发展与自身的知名度、影响力相比存在一定的落差,对自身拥有的基础条件、品牌声誉、文化底蕴等优质资源没有充分挖掘,综合利用不够。韶山灌区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修建灌区时的许多感人事迹和动人故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韶灌精神一直广为流传;灌区内遗存不少当时重要领导的题字,如华国锋题的“云湖天河”“韶山银河”,谭震林题的“飞涟灌万顷”,陶铸题的“洋潭引水坝”等;还有梨树塘万人大会战等众多遗址遗迹等,同时也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都可以充分地开发利用。

  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使韶山灌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王填等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倾注了他们心血的议案《关于支持韶山灌区建设全国现代示范灌区的建议》。该建议提出韶山灌区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对灌区进行系统规划与改造,使之转型升级为以渠道体系为纽带、核心工程为节点、沿线城镇为依托,集现代水利工程、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文化休闲、湿地公园、人文景观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功能区,实现灌区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业更旺、民更富。

  具体的思路是,与韶山红色旅游对接,充分利用灌区现有经典的工程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水利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使其成为集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度假、扶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旅游区。重点围绕韶山银河旅游区综合立体开发,加快推进银田片区、三湘分流红色小镇、灌区陈列馆、绿道建设与保护项目、芦塘湖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周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韶山银河旅游区与韶山核心景区、水府旅游区、彭德怀纪念馆、隐山湖湘文化旅游区融合起来,形成“红色旅游经济圈”,促进周边乡村旅游、餐饮住宿、运动休闲、家庭农场等业态的兴起和繁荣,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戴湘宏 朱伟)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柯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