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子假“失联”17天 家人找他花了20万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李柯影 2016-05-25 09:45:01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男子假“失联”17天 家人找他花了20万

  现身后的邹明与父亲在一起。

  搜救人员在悬崖峭壁上搜救。

  在黑竹沟景区“失联”的无锡男子现身,闭口不谈“恶作剧”原因

  上千人次搜救他16天,但家属及其本人没有道谢也没有道歉

  一个小餐馆里,父亲一手搭在儿子肩上,儿子看起来气色不错,两人共坐一条长凳,面对着镜头微笑……5月23日晚,一张家属拍摄的照片显示,27岁的江苏无锡男子邹明(化名),在失联17天后终于再次现身。此前的5月6日,邹明独自进入峨边黑竹沟,并于当晚失去联系。家人报警后,景区和家属组织力量展开了数天搜救。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轮轮搜救都是白费劲,因为邹明并不在黑竹沟内——5月6日当天,他便离开了黑竹沟,并关上手机假装“失联”。直到5月23日,家人根据线索在拉萨找到他。而此时,对他的搜救已耗资近30万元,其中家属约20万元、景区近10万元。对于“恶作剧”的原因,邹明和家人均闭口不谈,邹父给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理由是:“不想被打扰正常生活。”

  失联

  遇险后违背承诺

  男子独闯黑竹沟失联

  今年“五一”小长假,邹明多请了几天假,前往峨边黑竹沟游玩。跟他一起的还有另外4个网友,分别来自上海、四川等地。

  5月4日,邹明等5人抵达黑竹沟景区。景区管委会主任郭云城说,他们背着背包、帐篷等,猜他们是想进山探险,工作人员便阻止了他们。“但他们佯装离开,随后又从另外一条路进了山。”郭云城说,进山不久几人便遭遇危险,其中1人摔得头破血流。当地村民将受伤驴友抬出,其他4人也到了山下派出所,并向民警写下保证书,承诺不再私自进沟。

  但5月6日,邹明搭着一辆摩托车,独自又出现在了沟口。在山门处,工作人员又把他拦了下来。经过交涉,邹明把帐篷等物品寄放在工作人员处,带了些干粮进了景区,“他说转转就出来。”邹明妻子张女士也证实,当天上午11点过,丈夫给她打过电话,“说既然来都来了,还是想进景区看看,可能要一天的时间。”

  5月6日晚,见邹明仍未来取行李,工作人员便打电话联系,但他留的手机号已无法打通。

  5月7日一早,妻子张女士也发现,丈夫的电话打不通了。

  5月9日,家人向峨边警方报了警,邹父等人也紧急赶往四川。

  搜救

  16天花费近30万

  未找到失联驴友踪影

  自5月6日晚未联系上邹明开始,景区便安排人沿栈道展开搜寻,随后几天又扩大了搜寻范围。5月11日,家属雇请了50名村民进山搜寻。5月12日,家属又请了50名村民进山搜寻。与此同时,家属发出消息称,如果能够找到邹明,奖励10万元。“家属组织了100人,景区也组织了人,还有自发的村民。”郭云城说,那两天山上很热闹,就像赶场一样。

  重金之下,很快有了发现。5月12日,搜救队伍在进山后右侧山上,发现了压缩饼干包装袋、一袋火腿和一把小斧头,经家属辨认,确认这些食物是邹明从无锡购买后带来。5月13日,在距前一次发现地点约200米外,搜救人员又发现了一只水壶和一块压缩饼干包装。

  不断有发现,家属的心情也越发急迫。5月13日,家属请来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乐山支队帮忙搜寻。5月15日,家属将悬赏金额提高到了20万元。但遗憾的是,此后的几天里再无发现。5月18日,在景区管委会的建议下,家属将搜救队伍进行了精简,留下37名精壮村民兵分6路,沿驴友最有可能前往的区域展开地毯式搜寻。

  “每人每天200元工资,吃的、用的另外算。”当地村民、搜救行动负责人洛子沙尔说,到5月21日,6支队伍全部返回,仍无有价值的线索,而家属支付的搜救费用已达到20万元。郭云城则表示,除此之外,景区承担的搜救成本也近10万元。

  现身

  失联者突然“归来”

  称穿越出沟瘦了25斤

  搜寻进入了死胡同。5月22日,搜寻人员休整,家属和景区、搜救村民共同商量下一步行动。当天下午,本来还极力主张搜救的家属态度有了变化。“他们说要去乐山求助市上相关部门,然后就连夜退房走了。”景区某酒店工作人员说,家属一共有7人,当晚3人退房离开,另外4人23日上午离开。

  5月23日晚10时许,事件发生重大转折,邹妻张女士发微信朋友圈说:“17天!平安归来,感谢各位朋友,让大家担心了!”很快,“邹明平安穿越黑竹沟”的消息在多个户外探险QQ群、微信群扩散。一张其家人拍摄的照片也同时流传:一个小餐馆内,邹明看起气色不错,与父亲微笑着合影。

  当晚,洛子沙尔也从朋友处得到了这一消息。“我有点生气。找到了人也不通知我们,大家还准备天亮再上山。”23日晚上10点半,沙尔打电话给邹父,确认了网传消息属实。邹父告诉沙尔,邹明是自己穿越出来的。

  景区也没有得到家属的正式通知,直到5月24日一早,工作人员才通过微信问邹父:“听说邹明已经平安出沟了?”邹父回复说:“是的,庆幸,听说翻过几个山头呢,瘦了25斤。”邹父同时注明“详情有待了解”,工作人员便未再多问。

  质疑

  家属拒绝回应细节

  网友猜测其“假失联”

  5月2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次联系邹明,其手机始终为关机状态。记者又联系了邹父,对于采访请求,他予以了拒绝,表示“只想低调处理此事”。

  邹明和家人的不回应,在各QQ群和微信群引发了诸多猜测。邹明与父亲的合影中,看起来虽然清瘦了一些,但其精神状态还不错。“完全不像一个荒山野岭中求生17天的人。”多位驴友猜测,邹明可能并未长期被困在黑竹沟,而是已经提前出来多日,只是未与他人联系。

  “我也很想知道,这17天他怎么过的?”一位对黑竹沟颇为了解的资深驴友表示,一个只随身携带了少量物品的人,在黑竹沟内进行17天的穿越“几乎不可能”,“他吃什么?住哪里?那几天恰逢大降温,黑竹沟大范围降雪,条件比平时更为恶劣。”而根据家人此前描述,邹明尽管喜欢自行车等运动,但此前并无户外探险的经历和经验。

  一名参与了搜救的村民则说,邹明留下的痕迹距沟口并不远,“如果往里面走了的话,应该有更多痕迹,但找遍也没发现。”

  真相

  主动关机“失联”

  家人在拉萨找到他

  一片质疑声中,真相逐渐浮出水面。5月24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方证实,正如众多网友猜测的那样,邹明并未被困黑竹沟,而是主动关闭手机,造成了“失联”的假象。5月6日进沟当天,邹明即离开了黑竹沟,后来又到了成都、阿坝、甘孜和西藏林芝、拉萨等地。23日晚,根据别人提供的线索,家人赶赴拉萨,在一家旅社找到了他。

  邹明为何主动“失联”,这17天他又是怎么度过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又数次联系邹父,但其不再接听电话,对于请求采访的短信,也回复称“不想被打扰正常生活”。此前,邹父曾表示,邹明虽然抱怨过压力很大,但总体上还是很独立、很阳光。但有邹明的朋友向记者表示,邹明此次“失联”是事先准备的。在邹明加入的一个户外探险QQ群内,有网友分析认为邹心理负担较重,主动“失联”是想逃避什么。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邹明多名朋友处了解到,事情发生了这样的反转,大家也是始料不及。“本来就有很多人骂,现在更成了千夫所指。现在这种状况,他本人和家属也确实不太好回应。”一位接近邹明的人士说,朋友们也不再公开评价此事,担心对邹家有不好的影响。

  搜救者对其家属及本人的所作所为颇感遗憾

  “付出这么多连句道谢都没有”

  不仅是记者,黑竹沟景区和洛子沙尔也没能联系上邹明家人。“付出这么多,连句道谢都没有。”景区工作人员认为,邹明出现后,家属应该及时向景区和搜救队通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辞而别。

  5月24日晚,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多名搜救者颇为气愤。“哪有这样耍人的?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找他,他却在外面悠闲自得一路旅游。”一名搜救者说,参与搜救期间,每天天亮就出发,在丛林峭壁之间穿梭,直到太阳下山才会找地方露营。其间,也出现过很多惊险场面,很多人被荆棘割伤、蚊子咬伤。

  “他太任性,也太自私了。这么多天,有没有为家人想过?有没有为参与救援的人想过?”另一名搜救者说,邹明和同伴进山当天,就有人摔得头破血流,按理是知道危险性的,“这么多人在里面找他,所有人都没有买保险,如果一人发生了意外,又该去找谁?”该村民说,尽管家属付了钱,但如果一 开始就知道真相,即使有钱挣他也不会进山。

  还有一点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家属在得知邹明消息后,并未通报景区和搜救队,而是悄悄不辞而别,甚至没和景区结账。

  黑竹沟景区:拟对当事人罚款和追偿

  据介绍,家属在搜救中租用了景区的帐篷、睡袋,租金和物品损坏赔偿尚未结清,算下来还欠景区1万余元。“家属组织搜救的时候,景区的搜救也没有停,我们还比他们早几天开始。”郭云城说,人工、车辆、补给等所有成本算起来,景区管委会投入了近10万元。此外,10多天的搜救,影响了景区正常的经营秩序,数千人次进山,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破坏。

  郭云城表示,景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罚款和追偿,目前正与律师商量具体细节。“希望震慑其他违规旅游者。”郭云城说,近年来,景区每年搜救都支出不少费用,但因为考虑到被救助对象本身就遭受了痛苦,最终全部为财政买单,景区也没有处罚过当事人。

  “违法成本低,反而助长了违规旅游之风。”郭云城说,景区准备逐级向人大机关反映,修改2002年起施行的《黑竹沟风景区保护条例》,其中重点是细化处罚条款、加大处罚力度。

  北京惠诚(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金福表示,根据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警示规定从事登山活动,接受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李柯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