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李运海 编辑:李柯影 2016-06-20 13:52:53
时刻新闻
—分享—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鲁山县静小琴靠“农家乐”走上致富路。⑨2本报记者王天定摄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宜阳县培训中心的学员们学习特色小吃制作。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民权县李建华留转土地100亩,种植绿色无公害品种西瓜。⑨2马玉摄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精准扶贫 河南攻坚:转移就业转出新天地

  汝阳县500余名农家女在家门口一服装企业就业。⑨2康红军摄

  □本报记者李运海

  转移就业脱贫,就是要在“转”上做文章,帮助贫困劳动力能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就业门路。我省出台的《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就是政府主动、积极、精准地“一对一”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方案》的重点是实现“两个一”的目标,并在政策上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倾斜,将以往主要用于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拓展至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

  政策措施

  ■培训扶贫,提高就业能力

  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贫困县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农业部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开发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等,统筹纳入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统一下达培训计划和任务,统一定点机构,统一考核评价标准。全民振兴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向贫困县倾斜。

  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对全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免除学费,为全日制在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提高培训补贴标准。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包括实习)的,每人每天给予30元的生活补贴;市外省内参加培训的,每人给予300元一次性交通、住宿费补贴。企业新招聘贫困家庭劳动力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对企业给予补贴。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适当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实行免费培训。

  提高培训的精准度。要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

  ■就业扶贫,拓宽转移渠道

  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劳务输出。指导贫困县建立劳务协作机制,促进劳务输出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培育境外劳务中介机构,鼓励其在贫困县招工。

  强化能人带动就业。在外创业人员、工程承包人员、外出就业人员搜集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带动家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

  鼓励从事居家灵活就业。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每个贫困村开发一个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转移就业服务。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等岗位,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全省每年用于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万个。

  加强贫困县就业供需信息对接工作。通过村组宣传栏、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家庭劳动力手中,促进其实现就业。对各类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成功介绍贫困家庭劳动力与当地企业或其他实体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并实现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

  ■助企扶贫,增强吸纳能力

  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其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企业采取分散加工、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引导性、技能性、职业素养等职业培训补贴。

  支持做大做强劳务品牌。做大做强“新县涉外”、“鲁山绢花”、“西华的哥”等一批在全国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劳务品牌企业。

  落实社保优惠政策。加大贫困县援企稳岗力度,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援企稳岗补贴,对部分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和扩大就业。

  ■创业扶贫,助推自主创业

  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扶贫对象,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每人最高补贴1500元。对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奖励。

  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有条件的贫困县可依托现有场地或各类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鼓励相关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建就业实体。在每年组织开展的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和新型孵化平台评比认定中,拿出部分名额,用于扶持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区。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贷款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核销。

  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等的抵押担保机制,开展林地承包(租赁)经营权及林木、畜禽、水产品等活体资产作为有效担保物试点。金融部门可对经营正常、信誉较好的贫困县农民工直接给予信用贷款。③5

  专家点评

  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就要找准着力点:整合资源到位,统筹培训规划、培训项目、统一考评标准,明确支持贫困县的资金倾斜比例;补贴到位,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数额,精准补贴到具体意向就业人;针对性培训到位,确保贫困者的从业技能、就业技术和兼业技艺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构建出贫困家庭农民就业增收“立交桥”:“走出去”,外出务工挣钱;“引回来”,回归兴业带动就业,激活内生动力;“稳下来”,挖掘做强产业、灵活就业的源头活水;“拉出来”,刚性规定公益岗位必须给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位置;“晒出来”,各类就业信息优先传送给贫困户。

  对创业农民进行奖励和补贴,选择农民工创业试点县进行示范带动,从贷款担保和金融优惠服务等方面给予保障等,制度设计顺应了新形势,堪称“精准滴灌”脱贫良策。③5

  ——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

  目标任务

  2016年底前,对53个贫困县家庭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识别。其中,兰考、滑县尽快完成建档立卡。

  2017年底前,实现贫困县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

  2019年底前,对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开展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全省430万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

  就业途径

  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

  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关系,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向省内外用工企业输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

  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

  通过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和特色商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扩大就业容纳能力,做好各类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采取送岗位到贫困家庭的办法,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居家灵活就业一批

  鼓励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行业企业到乡村采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企业+农户”等形式,给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设备,委托其加工产品,并负责回收销售,使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不能外出务工的,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扶持资助创业带动一批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

  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

  发挥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信息员的作用,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

  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安置就业。

  保障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

  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脱贫台账

  注重政策宣传

  提升公共服务

  武陟县村民在村人社服务站咨询就业信息。

  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脱贫故事

  乡村保洁扫“穷根”

  71岁的张言霞是新县周河乡西河湾人,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如今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保洁员。她说:“没想到,在村里打扫打扫卫生,捡捡游客扔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一年也能挣两万元呀。”

  张言霞儿子残疾,儿媳妇有病,都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靠种几亩地,仅能维持温饱。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西河湾成为风景秀美的乡村旅游胜地,很多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脱贫致富。而张言霞家既没钱开办农家乐,也没有能力到村里的各个企业打工挣钱。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村里安排了保洁员这种公益性岗位,让张言霞夫妇和其他同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有了工作和收入。

  张言霞夫妇每天很早就起床,掂着扫把,拿着垃圾篓,把村子走一遍,哪里有垃圾就在哪里清扫。如今,偌大的村子,虽然每天游客很多,但道路上干干净净。张言霞坦言,照这样下去,家里今年就能脱贫。③5

  种植核桃摘“贫帽”

  65岁的李霞是卢氏县范里镇大原村的村医。虽然丈夫去世了,但她家并没有因此而返贫。她说:“这得感谢村里让种了收益稳定的核桃树。”

  大原村1989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后,村里决定不再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改种核桃树。李霞和丈夫认为,种核桃比种小麦强,收益高,也稳定,一年种上,几十年受益,于是把自家承包的8亩地都种上了核桃树,第3年就获得了相当好的收益。李霞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明星,村民们纷纷种起核桃树,大原村也摘了贫困村的帽子,很多村民都盖了砖瓦房,买了小汽车。

  眼看日子越过越红火,李霞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了。要在过去,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缺少了干活的主要劳动力,家庭很容易形成脱贫再返贫。但是,因为种植的是核桃树,不需要干重体力活,李霞也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加上村里统一对外销售核桃,不需要单个家庭跑销售。因此,虽然丈夫去世,李霞一家照样因种核桃树而致富。③5

  飞到日本打“洋工”

  上午学日语,下午学技能、礼仪、法律法规……在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28岁的罗宝琦每天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讲。今年8月初培训期满,她就能“飞”到日本打工了。

  罗宝琦是新县泗店乡大畈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对她来说,去年实在太难了。她说:“先是女儿做心脏手术,接着公公发生脑梗塞,然后是婆婆患主动脉夹层,病人一个接一个,压得人气儿都喘不过来。”亲人接连手术,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欠了亲戚朋友14万多元。

  外债要还,生活还要继续,怎么办?新县组织免费涉外劳务培训、去国外打工给她的生活带来曙光。“一个月打工收入合人民币一万块左右,在日本工作三年,债能还清,女儿的教育费用、修房子的费用就都有着落了。”

  挣钱快、挣钱多,对于没有高学历、高技能的贫困群体来说,去国外打工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新县依托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已累计培训3.8万人次,去国外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8000人左右,年创外汇1亿多美元,直接带动了2.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③5

  策划河南日报编委会统筹周岩森万川明执行方化祎李英华胡心洁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李运海

编辑:李柯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