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昆明警方通报打击“盗抢骗”成果 教你防盗防骗

来源:云南网 作者:周婷婷 编辑:高芹 2016-07-18 11:19:24
时刻新闻
—分享—

  针对当下犯罪主体职业化、团伙化、手段技能化、异地流窜作案的特点,公安部决定,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7月15日上午,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对专项行动开展100天以来的战果进行通报。

  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100天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盗抢骗”案件8118起,抓获刑拘“盗抢骗”犯罪嫌疑人1283名,打掉“盗抢骗”犯罪团伙180个,其中逮捕906人,判决878人,全市盗抢骗警情环比下降23.6%,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另外,自行动开展以来,五华公安分局共报立盗抢骗案件5902件,破获1933件,刑拘犯罪嫌疑人232人。

  根据警方统计,“盗抢骗”案件占刑事总警情的近90%,其中通信类诈骗案属高发案件。如何甄别和预防?五华公安分局公布了常见的48种通信诈骗手段——

  入室盗窃

  案例及作案手段:

  今年3月以来,安宁市太平镇多次发生入室盗窃案,引起警方重视,要求小区保安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

  3月24日中午,两名男子来到太平镇某小区大门口,被保安要求出示证件登记时,他们却朝小区对面的山上跑去,保安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出动进行围堵,一男子因山路湿滑从山坡滑下,被民警抓获。随后,另一名男子在山坡上也被抓,在其身上搜出一套开锁的钥匙模具。据二人交代,民警在该小区内将2名正在用技术开锁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缴获相似的钥匙模具。经审讯,4名嫌疑人均来自贵州,经事先踩点后进入小区行窃。

  老旧小区、城中村易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发区。窃贼顺着水管和楼道攀爬入室。出门一定要关好门窗,安装防盗笼或报警系统。

  入室盗窃案中,“技术性开锁”的手法运用比率较高。住户一定要安装防盗性能高的锁芯。

  锁芯技术分析

  昆明市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钥匙的特性往往决定锁具的安全性。指纹锁、密码锁的安全性能相对较高,但也要看锁芯的类别:

  A类钥匙(对应A类锁具)

  弹珠式。一面光滑,另一面有三个直轨道。安全级别最低,不到3秒就可以撬开,若是反锁好几道,只要转两圈就可打开。

  B类钥匙(对应B类锁具)

  钥匙两面都有三个直轨道,安全级别稍高。用开A类锁具的工具,也能打开B类锁具,只是耗时比开A类锁具长。

  C类钥匙(对应C类锁具)

  正反面都有多条轨道,且呈现出不同的曲线。根据锁芯内的无簧页片的个数多少,性能不一;12个无簧页片最易被打开,21个无簧页片基本上打不开,最高级别是24个无簧页片。

  通信诈骗

  案例及作案手段:

  微信使用时要注意一个问题:任何人都可将头像换成微信官方头像,名字换成“微信助手”。有人就冒充“微信助手”的名义,发送各类诈骗信息。

  近日,昆明市民张女士收到一个“微信助手”发来的提问,让她回复年龄和体重,测试今天运势。起初她没有在意,可接连几天,她却收到一条让她吃惊的短信,称她的账户“存在安全问题”,让她“回复密码进行验证”。待她“验证”完后,微信的登录密码却被盗走。

  如今,利用微信作案手法具有一定隐蔽性,收集犯罪证据和追赃是办案的难点。

  如何应对通信诈骗: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号、账号资金数额、家庭住址、成员等;

  2、不要接听非常规号码的电话,响一声就断的电话,切勿回拨;

  3、需要转账、汇款,转出前仔细核实对方账户、身份信息及转账事由,遇有短信通知临时变更收款账户的,应当向收款人核实;

  4、收到、看到各种通知类、广告类信息时,请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核实,不要轻易回拨所留联系电话;

  5、上网时注意识别假冒的银行或证券公司网站,慎重选择购物网站,不要轻易点击自己不了解的链接或弹出窗口、悬浮窗口,在电脑上安装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6、对声称可提供紧缺、低价、违禁品供销渠道,或称可提供内幕消息、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和电话、短信,切勿轻易相信;

  7、接到声称亲属“患病”、“被绑架”等紧急情况的电话时,应通过正常的途径核实有关情况,最好联系到本人;

  8、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金融机构,都不会通过电话指挥市民操作银行账户或银行卡,不会要求转账到指定账户。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咨询。

  五华警方归纳出48种通信诈骗类型

  冒充身份类

  1、“我是你的QQ好友”

  2、“我是老总,听我命令去转账”

  3、“我是公检法人员,请配合调查”

  4、“我是房东,银行卡换了”

  5、“你得罪了黑社会”

  6、“猜猜我是谁”

  金融消费类

  1、“货品缺货需退款,请提供卡号密码”

  2、“购物可退税”

  3、 “网购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

  4、“低价转让,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5、“提供低息贷款”

  6、“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

  7、“刷卡泄露个人信息,请转钱到安全账户”

  8、“把钱打到××账户”。

  9、“银行系统错误,帮你解除分期付款”

  10、虚假ATM机告示

  11、伪基站发送短信诈骗

  12、散布虚假个股信息,诱导上虚假交易平台交易

  13、“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

  14、假冒银行网站

  虚构事实类

  1、谎称“可提供色情服务”

  2、谎称“亲朋好友遭遇车祸”

  3、谎称“亲朋好友被绑架”

  4、谎称“突发疾病需手术”

  5、谎称“电话欠费”

  6、谎称“有线电视欠费”

  中奖类

  1、发电子邮件谎称“中奖”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

  2、 冒充知名企业谎称“中奖”

  预先大批量印刷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再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汇款。

  3、冒充娱乐节目组谎称“中奖”

  以一些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发短消息,称其已获得巨额奖品,再以“交手续费、保证金”等借口诱骗受害人汇款。

  包裹快递类

  1、 “包裹藏毒”

  以“包裹内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实施诈骗。

  2、 “签收快递”

  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套出详细信息。随后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微信类

  1、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2、伪装身份

  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3、假冒代购

  在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4、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引起网民转发,帖内留下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5、点赞

  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6、盗用公众账号

  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 “诚招网络兼职,帮淘宝卖家刷信誉赚佣金”的消息。受害人按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后发现上当。

  7、带毒二维码

  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其他类

  1、 医保、社保

  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实施犯罪”,再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

  2、补助、救助、助学金

  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联系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3、收藏

  以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转账。

  4、机票改签

  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5、 重金求子

  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6、 PS图片

  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7、提供考题

  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以此骗取钱财。

  8、 高薪招聘

  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9、复制手机卡

  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受害者若主动联系嫌疑人,就会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10、 订票

  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低价引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结”、“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记者 周婷婷 实习生 刘瑞 (都市时报)

来源:云南网

作者:周婷婷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