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双手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新华社记者一线直击脱贫攻坚的基层实践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莎宁 实习编辑 彭笑予 2017-05-18 23:51:49
时刻新闻
—分享—

56岁的龚成梧(右)在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招商引资来的“益农生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干活(5月5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邹乐 摄


[NextPage]

在新疆阿克陶县精准扶贫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内,来自苏鲁克村的热曼古丽·克里木在喂养毛驴(2016年10月22日摄)。毛驴养殖产业使苏鲁克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000元。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NextPage]

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君朝拳心大白菜专业合作社”社员韩花萍(前)在承包的大棚里采摘草莓(1月10日摄)。她家4个大棚,种植了草莓、韭菜、圣女果等,每棚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NextPage]

山西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机械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练习车工操作(2016年5月18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NextPage]

贵州省凯里市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制作菜品(5月9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NextPage]

培训教师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乡安居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有学习要求的村民进行电工培训(2016年7月15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发 高东风 摄


[NextPage]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用于脱贫移民搬迁的生态民族新城(2016年5月28日摄)。“十三五”期间,广西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0万人。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NextPage]

上图: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庆福村傈僳族群众的旧居;下图: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居(3月29日摄,拼版照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NextPage]

上图:湖北省大悟县汪城村村民汪良宏在旧房子旁;下图:汪良宏坐在大悟县汪城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房前(1月12日摄,拼版照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发 熊琦 摄


[NextPage]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贫困户覃发英(左三)将要易地扶贫搬迁,邻居们前来帮忙搬家(2016年9月7日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莎宁 实习编辑 彭笑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