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孩朋友圈中称要自杀 警方走访百家商户施救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周怡琳 2018-01-24 11:00:32
时刻新闻
—分享—

尹帅文把徐敏送到医院

尹帅文把徐敏送到医院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谁还没有几分焦虑呢?几年前,民警尹帅文并不知道焦虑的终点在哪里,直到办案中亲眼看见一名抑郁症患者吊死在水塔上,尸体因长时间无人发现,已经膨胀、流脓,惨状在尹帅文心里留下一声叹息。

  本月13日下午2点,派出所电话响起,尹帅文遇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二起抑郁症。“警官,我网友有抑郁症,中午发朋友圈说要自杀!”挂断电话,距离事发时间已经两小时,立即出警。

  这一次,尹帅文不希望听到那声叹息的回响。

  寻找

  走访上百家商户,最终锁定住处

  “报警人叙述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是假警骚扰?未知。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如果情况属实,耽误时间就耽误了一条生命。”此时,青羊区太升路派出所,尹帅文和同事们掌握的线索并不多。报警人自称是自杀当事人的网友,只知道当事人是一名20多岁的女子,在一家电脑城工作。而提供的证明,仅仅是一张朋友圈截图。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先去死一死,没什么大不了,你们可以把我从微信好友删除了,再见了各位拜拜,再见了……”女生的网名叫“滚”,朋友圈封面是一幅稍显狰狞的简笔素描。

  那家电脑城离派出所很近,尹帅文和另一名警官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偌大的电脑城,近千家商户,具体是哪一家,报警人并不知道。时间紧迫,两位警官只能挨家挨户打听,“你们这儿有一个叫徐敏(化名)的员工吗?”

  也不知问了几百家商户,一个小时后,终于从一家手机店店员口中核实了报警的消息。徐敏是这家手机店的员工,一天前请假回家,此后便没有来上班。“昨天还看见她有说有笑的,没见到什么异常。”面对警察,那名店员也一声叹息,并告诉警察徐敏曾经也有过轻生的举动。

  下午3时40分,情况终于被核实,尹帅文通过店员掌握了徐敏的大致住处,随后便和6名警官赶了过去。

  破门

  吞下100多颗安定,她陷入重度昏迷

  那个小区不大,只有两个单元28户。但警官们并不知道徐敏具体住的哪一户,于是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挨家挨户敲门寻找,另一路走访小区物业。

  28家住户的门都敲过了,不少住户开了门,但未见到徐敏,也没有邻居认识她。小区保安回忆了一会儿,也说不知道这个人,没有发现小区有住户情绪异常。一位路过的小区大妈最终提供了有效信息:“你们是不是在找一个曾经割腕自杀的妹儿?我知道她住几号。”大妈提到的徐敏,与报警人提供的名字相符。

  此时,报警人发来短信:“确定已经自杀了,联系不到已经一个小时了,割腕吃了药,找到了吗?”情况紧急,尹帅文匆匆回复了报警人,便和警官们赶到徐敏住处。

  多次敲门无人应答,不得已用脚踹门,依然紧锁。下午5时许,派出所所长也赶到现场,他指示大家立即打119帮助开门,同时拨打120,为急救做好准备。

  火速赶到的消防官兵,用器械猛击防盗门,几声巨响之后,门终于打开。屋子很干净,但物品摆放凌乱,客厅里没有人,众人来到卧室,终于发现了昏睡中的徐敏,头发散乱,半个脑袋埋在被子里,旁边摆着几瓶安定,以及一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病历,上面写着:重度抑郁症。此时,距离徐敏发朋友圈已经过去5小时。

  大家喊着徐敏的名字,但她没有任何反应,还好呼吸尚存,脉搏还在。一起赶来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生为徐敏做了初步检查,留下一句:“吃了很多安定,洗胃可能都没用了。”

  下午5点半左右,尹帅文等人将徐敏送进了医院ICU。

  晚上7点,尹帅文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她吃了100多颗安定,药物已渗入血液,还好现在命保住了。”救回一条人命,派出所的微信群里大家在为尹帅文欢呼,而他想起几年前那位已故抑郁症患者,五味杂陈,只回复大家:很累,但也很有意义。

  救助

  父母接她回老家,心理医生微信疏导

  1月23日,距离事发已过十天,徐敏被父母接回了老家。下午,尹帅文给徐敏父母打了一通电话,得知徐敏的情绪已经有所平复。他叮嘱徐敏的父母,平时多多关心女儿的生活,尤其在这段时间。

  记者也拨通了徐敏的电话,徐敏的声音柔弱,似乎刚哭过,又似乎没睡醒,她告诉记者,现在感觉很累,只想睡觉。连日来,徐敏依然要靠安定才能入睡。

  当晚,一位南京专职危机干预的心理医生加了徐敏的微信,走出这段阴霾,徐敏有了希望。

  专家支招

  身边人有抑郁症,我们怎么办?

  表现: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马滟认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在自杀之前,通常都会经历复杂的心理斗争,很少出现突然自杀的情况。在患者处于心理斗争之时,情绪管理和行为反应上便会出现反差,比如情绪变得不可控制,或心不在焉、或亢奋异常,平时做得有条理的事情,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紊乱、不记事。

  应对:马滟介绍,对于自杀之前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正确的做法是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但作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亲人、朋友、同事,我们不能直接告知患者接受干预或治疗,因为这会对其形成暗示,即“你生病了”,这反而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委婉的方式建议患者,避免使用“病”、“治疗”、“干预”等字词。比如告诉患者:“你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要不带你去做一下心理咨询吧。”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