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宾川: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来源:云南网 作者:博达 编辑:周怡琳 实习编辑 唐伊虹 2018-10-29 11:38: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博达

  宾川县地处我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49户35510人、贫困发生率11.85%。宾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找准定位、瞄准靶心、精准施策,打出了一套敢想敢干创新拼搏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宾川答卷。

  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一线

  “再好的思路都需要干部去落实执行,要让每个干部都有责任感、使命感。”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宾川县委书记岳黎松认为,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就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作战部”,构建好一个科学的作战体系。

  在县委的统揽下,宾川县成立了高效运转的“作战部”,构建起组织领导体系、扶贫政策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工作责任体系、督查问责体系等“五大体系”。53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1支脱贫攻坚突击队迅速集结,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其作战攻坚目标是“拔穷根”“摘穷帽”。

  全县上下实行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县乡(镇)精准脱贫攻坚领导组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指挥部,实行“书记抓、抓书记”,充分发挥各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总指挥作用,构建县乡村组“四级书记”齐抓扶贫的工作格局。为保证目标任务不落空,严格实行“县负总责,乡镇主体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从县到乡到村,各个层级都有“作战图”,图表上扶贫对象分布、脱贫目标、保障措施等一目了然,让各级帮扶干部时刻做到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中有活。

  规划引领“四园”布局兴产业

  宾川县是农业大县,脱贫攻坚依靠“农”。

  “聚焦农业产业,做好‘农业’文章,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宾川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子。”宾川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学辉介绍。2014年以来,宾川通过规划引领,按照“县为主体、乡镇落实、产业进村、扶持到户”的总要求和乡镇村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山区核桃园、坝区葡萄园、江边咖啡园、坡地柑橘园”四园布局,巩固葡萄产业、恢复发展柑橘产业、培育石榴和冬桃新兴产业,巩固壮大冬早蔬菜和中药材产业。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脱贫攻坚产业体系。

  陈学辉介绍,截至2017年,宾川县累计流转土地80526亩,占全县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0%。已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1户;认定家庭农场167家、农业庄园26个,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569个。2017年,全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9.72亿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量占总贫困户比例达37.01%。

  “在规划引领下,公司今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惠及周边1000多农户。”宾川县富鑫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汝荣介绍,公司是宾川本土企业,是集水果种植、收购、初加工、销售、农业旅游观光、种养循环探索为一体的农业企业。未来,公司将以“树立绿色循环理念,种出幸福健康生活”的质量方针,打响宾川农业品牌、造福一方百姓产业。

  下准药方“三法”增收成效显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关键的是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宾川在老百姓钱袋子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子。

  宾川县根据贫困村自然禀赋和贫困户自身条件,开出了“产业增收法、利益联结法、务工挣钱法”3个药方,治穷病、拔穷根,老百姓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在产业增收方面,宾川对有条件发展产业的96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25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27亿元,实行“一村一业”和“一户一策”帮扶方式,走“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产业增收之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培植葡萄11565亩、烤烟9959亩、核桃36815亩、花椒15800亩,养殖生猪34382头、生态鸡101238羽、牛羊38621头(只)。在利益联结上,对自身缺乏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方式,累计向17家企业、合作组织发放扶贫项目贷款3.73亿元,参与利益联结的368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葡萄、柑橘、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增加收入。

  “现在通过务工,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金牛镇尼萨村的李树军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日子一天天甜起来。通过务工增收致富的,不只是李树军一人。宾川县对有富余劳力和生产空余时间的贫困户,通过组建34个行政村劳务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904户,实施“千人劳力转移·助农增收脱贫”工程,全县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92416人次,初步实现了“一人输出、全家脱贫,多人输出、快速致富”的目标。

  新村新貌唱响“尼萨”新赞歌

  9月29日17时许,记者一行刚进入金牛镇尼萨村,一辆黄色校车尾随而来,十多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下车后跳着、笑着、闹着回家去。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委、县政府下决心,在这里造就了一个崭新的村庄。”宾川县移民局局长王存明介绍,现在的尼萨新村一共98户,358人,分别是傈僳族和彝族,从百里之外搬迁到此。

  “我们觉得变化太大了,现在住在这里就跟住在城里一样。党委、政府关心我们,不但建起了新房,还帮我们解决了后续的生产生活问题。”从平川乡东升村委会咪下村搬迁过来的李树军开起了“宾川尼萨村茂福百货店”,他说:“现在人多了,开店有人来买东西。以前一个村民小组只有24户,做不了生意。”

  “尼萨是傈僳语‘幸福’的意思,我们希望搬迁过来的老百姓能幸福长久,所以给新村取了这个名字。”王存明介绍,该村2017年7月15日破土动工,12月29日就全部入住。

  移民搬迁,房子是基础,土地是定心丸。为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党委、政府给老百姓上了“四重保障”,一是每人有1亩土地,已经种上了石榴和沃柑;二是建了养殖小区,每户有10平方米的圈舍;三是建了光伏发电项目,7月26日已并网发电,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四是就近就地劳务输出,每天都会有种植大户到村内请人帮忙。

  “没想到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现在村内有了广场,有了公园,我们闲暇时间可以跳舞、唱歌。”李树军说,我们一定要唱响歌唱共产党、歌唱新时代的赞歌。

来源:云南网

作者:博达

编辑:周怡琳 实习编辑 唐伊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