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祭告活动今起举行 幸存者祭奠亲人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周怡琳 2018-12-03 16:37:41
时刻新闻
—分享—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祭告活动今起举行 幸存者“哭墙”前祭奠亲人

  交汇点讯 “到现在,您离开我们81年了,我真的特别想念您!”12月3日上午9点,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民间又称“哭墙”)广场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正式开始。两位幸存者石秀英、余昌祥在家人的搀扶下,诵读祭文、献花、上香、跪拜,满是皱纹的手颤巍巍地摩挲着墙上亲人的名字,倾诉着生死相隔81年的痛楚和相思。

  石秀英:在我心里你们不曾离去

  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在民间也叫“哭墙”,上面镌刻着1万多位遇难同胞的姓名。而在每一个姓名的背后,都是一出出家破人亡的惨剧。

  石秀英老人生于1926年10月,81年前,石秀英的父亲死在日军的刀下,母亲带着她到安全区避难。

  为了揭露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石秀英老人曾赴日本作证,向日本民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家祭现场,面对“哭墙”上的亲人名字,石秀英老人在家人搀扶下献花,鞠躬祭拜。

  家祭仪式上,石秀英老人宣读了她写给亲人的家信,以下是节选——

  父亲、大哥:

  你们在天上还好吗?虽然我们已经分离81年了,可我心里,你们一直不曾离去。

  父亲,当年听说你被日本兵押到了水西门集体屠杀了,我们曾到到水西门去找你,发现你身上被戳了三刀,母亲痛苦哭着。之后我们无家可归,到了安全区里避难。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可以享受着天伦之乐,现在只能希望世界和平,历史的惨剧不再重演。

  余昌祥:这儿是我祭奠父亲的唯一寄托

  91岁的余昌祥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是他仍坚持坐着轮椅、在女儿们的陪伴下来参加家祭活动。

  纪念馆“哭墙”上的父亲名字,是他祭奠父亲余必福的唯一寄托。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带着子女来缅怀父亲,这次家祭也是如此。在“哭墙”前,余昌祥老人含着泪水向当年不幸被屠杀的亲人献花,诉说着不尽的哀思:“我的生父当年住在中华门外西街,被日军杀了,尸体一直没找到。已经过去81年了,我一直在想念他。”

  随后,余昌祥老人诵读了他写给亲人的家信,以下是节选——

  亲爱的父亲:

  您离开我们已经81年了,我真的特别想念您。当年,您在中华门外西街小市口被日军杀害。生命的逝去是不能用任何方式换回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死相隔。

  我会把当年国家遭受侵略的历史告诉我的后代,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悼念逝者,谋求和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家祭,传承这段历史记忆

  朴实的家信,寄托着幸存者对亲人的无尽回忆与伤痛。这些幸存者如今都已在90岁上下,在世者已不足百位。他们从小失去亲人的委屈与无助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上,也印刻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底。

  2014年2月,中国通过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12月,纪念馆首次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祭告活动,意在唤醒正渐渐消逝的幸存者们的记忆,让个人证言能以家庭为单位代代传承。

  “南京大屠杀这段悲惨历史是值得铭记的国家记忆。这段国家记忆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记忆组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祭告活动,既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控诉,也是缅怀先人、祭奠亡灵,更是让历史记忆得以传承,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重演。”纪念馆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12月4日、9日和10日,纪念馆还将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仇秀英、阮定东、艾义英、杨翠英、路洪才等幸存者的家庭祭告活动。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