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乌蒙山区苗族脱贫户的喜庆除夕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何冰 2019-02-05 20:40:11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4日,杨富江(右)与妻子杨发英在大门上张贴“福”字。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左一)与邻居们一起跳芦笙舞迎接新年。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右)与妻子杨发英在晾晒苗族服饰。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发英(左)帮丈夫杨富江穿上自己新缝制的服饰。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右)准备上楼整理年货。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右)与妻子杨发英一起为年夜饭做准备。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左)在帮妻子杨发英整理头饰。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左)在家中制作芦笙,妻子杨发英在隔壁房间制作苗族服饰。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NextPage]

  2月4日,杨富江(左)在家门口为妻子杨发英吹起芦笙。

  当日是除夕,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半坡组的苗族村民杨富江与妻子杨发英贴春联、做年夜饭,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去年春节,杨富江家还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努力脱贫,杨富江制作芦笙进行销售,妻子杨发英也通过制作苗族服饰增收。他们制作的芦笙和苗族服饰物美价廉,很受欢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已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杨富江和杨发英张罗好年夜饭,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杨富江打算接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劳动致富。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何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