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缪超 李冬冬 编辑:张天野 2019-04-19 14:49:1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网临沧4月19日电题: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作者 缪超 李冬冬

一名工人从灰尘中走来,通过栈桥后,取下防毒面罩,拿起搁在冰块上的水瓶,一饮而尽……在他身后,一只温度计显示气温超过36摄氏度,一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闪烁着绿灯。

近日,记者探访云南在建大(理)临(沧)铁路红豆山隧道,目前隧道施工中已发现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

大临铁路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起大理向南至临沧,线路为Ⅰ级电气化铁路,全长约202公里,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87.3%,开行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60公里每小时。红豆山隧道地处临沧云县境内,全长10616米,穿越无量山脉。

建设方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部经理赵宇告诉记者,红豆山隧道岩层风化程度高,并伴有涌水突泥、高地温、高地应力、蕴藏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是全线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有毒有害气体在非煤系地层赋存,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遇到。”

记者进入隧道之前,被告知了数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性: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引起窒息和爆炸、二氧化氮会损伤呼吸道引起肺水肿等疾病、硫化氢吸入后会在短时间内致命……

随后,隧道口值班室通报称,隧道内各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皆闪烁绿灯,空气指标正常,为安全起见,隧道内又进行了两次石灰水的喷洒。

无量山,作家金庸笔下诗与远方的绝美之地,山体深处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昏暗、闷热、潮湿,弥漫的灰尘如同一层薄雾,巨大的噪音令人不适。尽管隧道顶高近20米,依旧让人感到压抑,越往里走,这种感觉越强烈。

在36摄氏度的隧道内行进数分钟后,裤腿与皮肤黏贴一起,此时,记者看到了奋战在最前线的工人,他们悉数佩戴防毒面具,正在坚硬的花岗岩体上掘进。

据赵宇介绍,红豆山隧道赋存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占全隧70%以上,已经超出了地质勘探的认知水平,也没有成熟技术可供运用。

目前,中铁十局联合高校就隧道非煤系有害气体区段施工关键技术开展科技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突破,可对有害气体超前探测防突检测和监测。

尽管如此,赵宇坦言,防治措施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为防止发生意外,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部专门在隧道内有害气体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隧道内空气质量。聘请专业检测单位,在每次施工前,对隧道内空气进行检测,再三确认安全后才能进场施工,防毒面具成为了红豆山隧道的“标配”。

除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外,涌水量远超设计成为红豆山隧道施工的另一个大难题。在红豆山隧道2号斜井口,记者看到九条直径超过20厘米的排水管通过三级泵站接力,源源不断地向上抽排洞内积水。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二工区经理高明成说,涌水量最高一天达4万立方,可注满16个标准游泳池,“去年涌水量最大的一段时间,大伙都是泡在水里24小时不停倒班施工。”

目前,红豆山隧道已经完成正洞掘进3699多米,整体进度按照施工组织计划推进,预计2020年9月贯通,待大临铁路通车营运后,坐火车通过红豆山隧道只需要4分钟。赵宇说,“我们在建设中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隔绝防治,红豆山隧道通车时将成为无毒隧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缪超 李冬冬

编辑:张天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