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镜观中国

来源:新华网 编辑:秦舷 2019-05-13 14:22:40
时刻新闻
—分享—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圆满结束

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圆满结束

5月3日,一艘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在联合反潜课目中实施火箭深弹发射。

历时6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完成全部预定课目的演练,于5月4日在红方联合指挥部举行闭幕式。这次联演以“海上联合防卫行动”为课题,中俄双方共有2艘潜艇、13艘水面舰艇以及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陆战队参演。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2)54年的铁路青春接力

54年的铁路青春接力

5月6日凌晨1点,在广西柳州南车站,“甲班三调”全组人员在站场休息区吃夜宵。

1名调车长、1名连接员、3名制动员,平均年龄不到28岁,这是广西铁路线最年轻的班组之一,却保持着全国40多个主要编组站调车班组安全生产天数最高纪录,他们就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南车站甲班第三调车组(简称“甲班三调”)。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3)高楼上的“蜘蛛人”

高楼上的“蜘蛛人”

5月2日,在郑州东站附近,“蜘蛛人”在进行高楼外墙清洁。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4)撒“金”

撒“金”

5月3日,民间艺人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表演民俗“打树花”。新华社发(陈晓东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5)苗乡“蜘蛛人”

苗乡“蜘蛛人”

在贵州省安顺市格凸河景区,“蜘蛛人”罗登萍表演徒手攀岩(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6)夜游古城

夜游古城

5月2日晚,游人在山东台儿庄古城景区观赏夜景。新华社发(高启民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7)冰洞来客

冰洞来客

5月4日,游客在山西芦芽山景区游览“万年冰洞”。新华社发(曹建国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8)家藏书千卷

家藏书千卷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57岁的厕所保洁员刘国成在家中翻阅藏书(4月30日摄)。

刘国成工作之余喜欢读书、买书。如今他家里的藏书大概有七千多本。刘国成想在退休后办一个免费阅览室,将自己的藏书整理出来供大家阅读,让更多人喜欢上读书,从阅读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新华社发(张可凡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9)春临纳木错

春临纳木错

5月8日无人机拍摄的西藏纳木错开湖画面。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0)雾飘茶谷

雾飘茶谷

5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茶园。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1)拉萨:立夏

拉萨:立夏

这是5月6日拍摄的布达拉宫在水中的倒影。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拉萨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人们纷纷走到户外享受阳光。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2)一师一校的坚守

一师一校的坚守

5月9日,周正文(右一)护送放学的学生回家。 周正文是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杨柳小学的一名教师。

2014年秋季学期,杨柳小学唯一的女教师调到条件较好的镇中心校。学校面临无老师、学生无法上课的窘况。原本在遵义市工作的周正文得知情况后辞掉工作,主动申请到这里来任特岗教师。 五年来, 周正文孤身一人守着一所学校,学生人数从5人增加到现在的7人。在杨柳小学,他是“校长”“教务主任”、任课老师,还是学校负责学生营养餐和后勤保障的负责人。学校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周老师“一肩挑”。“只要有一名学生,我都会坚守在这里。”周正文说。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3)假期品书香

假期品书香

5月3日,读者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钟书阁书店内阅读、选购书籍(鱼眼镜头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4)十年,他“点亮”肺部

十年,他“点亮”肺部

在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欣在人体成像仪前检查受试患者准备情况(4月18日摄)。 2009年,周欣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工作,一个人开始设计制作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

2019年,他的团队已经将近50人的规模,自主研制成功我国首套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成功“点亮”肺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5)一师一校的坚守

一师一校的坚守

5月9日,周正文(右一)与学生在升旗仪式上。

周正文是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杨柳小学的一名教师。 2014年秋季学期,杨柳小学唯一的女教师调到条件较好的镇中心校。学校面临无老师、学生无法上课的窘况。原本在遵义市工作的周正文得知情况后辞掉工作,主动申请到这里来任特岗教师。 五年来, 周正文孤身一人守着一所学校,学生人数从5人增加到现在的7人。在杨柳小学,他是“校长”“教务主任”、任课老师,还是学校负责学生营养餐和后勤保障的负责人。学校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周老师“一肩挑”。“只要有一名学生,我都会坚守在这里。”周正文说。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16)指尖电光

指尖电光

5月3日,小朋友在江苏省扬州科技馆体验“辉光球”。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秦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