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 自称"什么都没得到"

来源:云南新闻网 编辑:姜媚 2019-11-19 09:41:36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干不干,我不脱贫!”近日,云南昭通一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茶蔚村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姜同勋拒绝签字脱贫的通报》。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206.png?x-oss-process=style/w10

通报指出,此前,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评议会研判预脱贫对象,一致认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同勋一户达到脱贫标准,可以脱贫。但当片干部通知本人到村委会签字认可时,姜同勋拒绝签字认可,还说出“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都是拿给那些关系好的人享受了”的话。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236.png?x-oss-process=style/w10

茶蔚村在云南的地理位置

实际上,姜同勋户享受2018年农危改拆除重建指标,补助3万元(因不配合拆除旧房,还有2万元未划拨);2018年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280元;2019年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280元;享受A类低保一个,每月304元。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310.png?x-oss-process=style/w10

根据《茶蔚村村规民约》,茶蔚村民委员会决定对姜同勋案例在全村范围内通报,希望本人能立即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积极配合村委工作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则通报发出后就刷爆了朋友圈,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扶贫先扶志,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应该引起重视↓↓↓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338.png?x-oss-process=style/w10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357.png?x-oss-process=style/w10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

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最近,关于扶贫过程中“等靠要”思想的话题一再引发讨论。

微信截图_20191119074416.png?x-oss-process=style/w10

视频中,扶贫工作者李波站在石料堆上讲话。

10月底,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短视频曾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视频中,云南墨江扶贫工作者李波说的一席话引发网友的强烈认同:“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

给贫困户做一下简单分类,便不难发现,除了老弱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剩下的主要就是脱贫能力匮乏、脱贫志气不坚的人。其中却也有少数“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懒汉”,有的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的甘于长期贫困。

针对这种情况,2018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

扶贫先扶志,要“对症下药”

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重,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想摘掉“贫困帽”,但一些“懒汉”却想守住贫困村的身份,甚至为此闹事;有一些基层干部觉得,扶贫被少数人当成了一种福利……如何应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情况?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究其所以,贫困有很多产生原因,“精神原因所致贫困”比“物质原因所致贫困”更具隐蔽性和传播性,其危害更大,脱贫难度也更长期和艰巨。

当前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人,精准到钱、房、物,“,因地制宜”;更要精准到人的“志气、精神、骨头”,真正“对症下药”。避免“养懒汉”现象,根本是要打开贫困户的心结,培养志与智等内生动力。破解“懒汉”问题,属于扶贫中的“扶志”层面上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只有要摒弃“速效”思想,坚定滴水穿石的信念,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才能为解决“懒汉”问题培育深厚土壤。

今年4月30日,云南省东川区等33个贫困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组组数字说明这场战役打到了实处↓↓↓

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144.4倍

来自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1957年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6元,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95元,比1957年累计增长144.4倍,年均增长8.5%。1957年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63元,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1957年累计增长121.9倍,年均增长8.2%。

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0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07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1.7%,持续下降到2018年的5.39%。

累计有48个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

2017年,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8年33个贫困县摘帽,至此,全省累计有48个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占贫困县总数的54.5%。

产业扶贫覆盖411.25万贫困人口

产业扶贫,2018年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1.25万人,530.22万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建成安置房174899套

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安置房174899套,已入住169588套、685054人。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脱贫52.73万人

啃最“硬”骨头,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17万人,已实现脱贫52.73万人。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

60多万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夯实攻坚克难社会基础,全省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0.9万名干部驻村帮扶,目前,在岗驻村工作队员3.5万名,推动60多万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入库项目56695个

打牢精准帮扶工作基础,全省122个县(市、区)、1312个乡(镇)、12137个村,现在入库项目56695个。

1400亿元支持脱贫攻坚

全力保障扶贫资金投入。2016年以来,我省持续加大财政资金的筹措投入上下工夫,省级专项扶贫资金从2016年的28.1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62.96亿元,增长2.24倍,年均增长30.78%。同时,积极筹措各项涉农整合资金,截至2019年9月底,已下达88个贫困县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471.18亿元,4年来,累计筹措整合资金超1400亿元,确保有足够的“真金白银”支持脱贫攻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在扶贫过程中,也不能一味怪贫困户“太懒”,要多想想他们能干什么,有没有合适的产业为他们创造实实在在的脱贫环境,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脱贫效益。

来源:云南新闻网

编辑:姜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