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周刊丨成都重启室外经营,是应急之策,还是观念真转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廖浩宇 2020-05-31 18:06:32
时刻新闻
—分享—

岩松说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

疫情冲击,很多人的就业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临时越门经营,也同样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截止到目前,就像总理说的那样,这样的举措增加了十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了98%,市民消费更方便。

正是在代表委员的点赞之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是应急之策,还是一次观念的改变?这是向回走,还是也可以升级改造与未来有关?

重燃烟火气

老成都怀念的生活回来了

过去城市里头它不大,周围的农村种的蔬菜,早晨的时候还带着露水。生活非常方便,你要买什么菜啊什么,一听到有叫的就开门了,很舒适的那么一种生活,这是老成都人很留恋的一个生活。

在成都生活了六十年左右,李新民眼瞅着高楼一天天多起来,街道越来越整洁,本以为过去那种舒适悠闲的生活只能用来怀念,但没想到,一场疫情,却又让他看到这个城市的一种变化。对于市民来说,家门口的便利、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商贩的灵活性,都是看得见的实惠。

成都市民 李新民:

商贩:养家糊口

今年48岁的张军,原本是做餐饮行业的,因为疫情,店面也关了,整个家庭没了生活来源,进入五月,他开始尝试贩卖小龙虾,如今每个月也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商贩张军:

以前(城管)来就收东西,现在呢也就是说跟你打个招呼今天这个位置不能摆你就不能摆马上转个地方就可以了。

流动商贩、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对一个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跟城市文明又该是怎样的关系?当疫情过去,城市恢复常态,他们还能继续存在吗?

成都市民 李新民:

防疫的后期,我在直播节目中,也包括在《新闻周刊》里,就不止一次的希望,各个城市在气温升高之后,能够改变过去的观念,允许商铺室外经营。先不说别的,从防疫的角度来说,室外就比室内空气流动性更好,防疫的难度更小,百姓的安全性更大。我记得我在节目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城市的管理者为自己添更多的麻烦,才会为疫情冲击下艰难复工复产的店铺、商贩,添更多的利润,那么添加的这些麻烦都会是些什么呢?

对于成都市金牛区的老城管钟建来说,最近两个月是一段特殊时间。由于新政策允许商户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他不用再追着小商小贩们满大街罚款。

交通、卫生等问题浮现

(小贩)他晓得了这个政策过后他就喜欢往整个路上摆,这时候我们就要规范他,因为你如果这个不规范,他就市场可以把这个路摆满。

在3月份政策公布之时,成都市同时也公布了占道经营的四大前提条件,即要做到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以及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清洁。

而在现实中,假如没有监管,一些商贩很难自觉遵守。为了方便监管,城管队员很希望商贩们能够固定在某一点位经营,但是流动商贩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时换地儿,哪里有生意去哪里。

成都市金牛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磊:

比如说现在我们和我们商贩,我们可以拉拉家常,我们可以聊聊天,不像原先我们一去,我们的商贩就看到我们就跑,因为城管必须就要进行处罚,都要进行收缴。原先就形成一种相对比较对立的这种情况,那么现在情况来说,他也能理解城管,现在还有给城管点赞。

本周,全国文明办表示,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然而,也有人担心,今年不考核,明年考核吗?疫情缓解后,允许占道经营能成为长久的政策吗?

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云:

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开风气之先的成都,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步步深入,承载着民生的烟火气,或许能在成都街头存在地更久一些。

面对这次成都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实践,大家之所以迅速的点赞,具有防疫背景下的现实考量,深层次也有对城市究竟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思考!很多城市把干净整洁,已经不仅仅当成是卫生的指标,而是强行推行整齐划一,室外经营更成了很多管理者的眼中钉,于是在几年的时间里,城市是干净了也整齐划一了,但是少了方便,少了热腾腾的生活气,更少了很多的市场活力。难怪总理都用一句狠话来批评:这不成了死城吗?那么,这一次,是一次应急,还是观念真的会有改变?

夜幕下,不忍离去的小贩儿遇上频繁巡查的城管,曾经的猫鼠游戏变成提示叮嘱和万般配合。成都久违的官民良性互动,让远在北京的李迪华很是欣喜。致力于搭建自由与理性城市公共空间的他,有个身份不为人所知,他是此次成都重启占道经营政策的首位倡议者。

李迪华的建议以“五允许一坚持”的形式在全市推广,经两个月实践,在两会上被点赞肯定,并继续升级推进。高楼大厦间曾一度难觅行踪的流动商贩重现成都街头,让其与直接对垒的城市治理,有了重新调和的可能。

事关生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这种占道经营行为,它的背后其实是基本民生福祉的改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经营活动的一种补充。在疫情期间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部分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就业和收入的问题。在疫后,他们的生活来源怎么办?我们不可能说等待救援,一定是要让更多的人,他们有机会去自救,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允许占道经营,成为疫情中激活就业这条民生底线的现实手段,国家相关部门希望成都主动思考、敢于担当的做法推而广之。但记者了解到,不少省份对此报以观望姿态,很多人也对疫情结束及往后是否延续政策存疑。李迪华希望,各地应以成都模式为契机,对占道经营持续长期包容姿态,况且,这也与法有据。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叫自发经济、自助经济,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来自民间的一种经济自愈能力。我们刚刚通过这几年的城市治理,让我们的马路变得干净了,变得安静了。我们必须看到这背后是牺牲了老百姓的生活便利,牺牲了大量靠自由自发就业的人口他们的生活品质(为代价),成都想到街头经济这样一种方式,是一种真真切切、眼里有人的一种城市管理模式。

汽车取代了承载记忆的烟火气,李迪华无不感到惋惜。城市要有车水马龙,也要寻常巷陌、柴米油盐,弥合两者有赖于城市管理者将法令转化为更多的人性智慧和宽容,拿出更精准的“绣花管理”举措。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

岩松说

其实我是不太认同这次媒体报道当中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的。“地摊”二字这是太过向回走的一种形容,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是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理解为回到过去的1.0版,而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和4.0版。

气温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在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夜经济必有的一项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的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

当然,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上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廖浩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