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来源:新华社 作者:姜微 陆文军 周琳 吴振东 郭敬丹 编辑:陈加宁 2020-08-07 09:15:24
时刻新闻
—分享—

杨浦滨江,百年“工业锈带”变身百姓“生活秀带”,市民游客近悦远来;浦江对岸,30年开发开放,阡陌农田里崛起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现代化新城……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2019年11月在杨浦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阐释城市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2)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上海市杨浦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人人屋”(5月17日摄)。新华社发

近百年奋斗征程,70余年新中国建设,40余年改革开放,到步入新时代,“人民”二字重若泰山。面向未来,上海作出最新部署,锚定“五个人人”努力方向,一幅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绚丽画卷徐徐铺展。

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

71年前,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把一个完整的城市交还给人民。上海解放当日,战士们和衣露宿街头、不扰市民的场景,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拳拳深情。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3)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人们在上海杨浦滨江散步(2019年1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今天,上海人均GDP超过2.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财政总收入;人均绿化面积从“一双鞋”升级到“一间房”……一座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城市,以高质量发展的“调色板”,让人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于世界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杨树浦水厂所在的滨江段,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繁花绿树间一座名为“人人屋”的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量血压、看地图、休憩乘凉……居民游客们惬意进出、怡然自得。

“以前这里都被工厂包围,没办法享受江景。”在附近居住几十年的许辛声老人一度望江兴叹。两年前,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还江于民,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许辛声第一时间报名到“人人屋”当志愿者,给游客讲述这里的变迁。

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人们在上海外滩观光(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距外滩一步之遥的宝兴里小区,诞生过“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宝兴居委会。百年里弄历经多次更新,但受制于空间逼仄,身处“黄金地段”难享品质生活,是上海旧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6月26日,最后一户居民搬离宝兴里,终圆“新居梦”。攻坚民生“小事”,上海向最后150万平方米的旧改发起“总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千方百计回应民众关切,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卞唯敏说。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4)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上海市武川路222弄小区在拆除的老旧居民楼原址上重建的新居民楼(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5)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上海市武川路222弄小区在拆除的老旧居民楼原址上重建的新居民楼(左)(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个人。

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资助下,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80后”谢应波,创立了自主创新企业泰坦科技。大学期间做过送报员、搬货员、家教,作为“新上海人”的他,正在写就全新的出彩人生……

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人民至上的初心理念一以贯之。正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感知的:这座城市,不是过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城市的再版,也不是西方城市的翻版,而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版。

依靠主人翁,打造治理共同体

盛夏时节,长宁区一小区的垃圾厢房前,65岁的陆建敏娴熟地将湿垃圾、干垃圾分类倒入专用桶内,一丝不苟。这件生活“小事”立法实施一年来,全市整体达标率90%以上,成为城市治理的样板。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6)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上海市长宁区新泾六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栏上显示前一天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垃圾分类、烟花禁燃、交通整治……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想要短时间内知行合一,推广全城总动员的文明风尚,并非易事。

集众智可以成大事,集众力者无不成也。在新近的相关评选中,荣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首的上海,不断探寻善治“密码”:城市发展,既要让人民最大受益,更要依靠人民积极参与。

共治,城市是载体,人民是主体——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7)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居民在加装了电梯的12号楼旁聊天(6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徐汇区化工一村148号楼,三分之一居民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加装电梯成为“刚需”。在这个熟人社区,居民自主自愿发起、自我决定、共同参与、集体行动,从一楼到顶楼集思广益,形成最大公约数,演绎一场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截至4月底,上海已有1124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已加装完工并投入运行的电梯达318台。

智治,引技术手段,促全民参与——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8)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居民在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使用“一网通办”服务(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市场主体270多万个、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平方米,单靠人力管理远远不够。上海在全国率先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接入2341项服务事项,近4个月随申码调用超5亿次;市场主体和个人用户少跑腿,“去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城市运行“一网统管”,8000多栋高楼玻璃幕墙纳管“一屏观天下”,1495万个城市部件应用高科技技术集成实时监控,24小时巡检让百姓吃了“定心丸”。

法治,以制度保障,畅民意“直通”——

“重大会议时要高唱国歌”——在古北市民中心的“法条墙”上,由80岁夏云龙老伯提出的这条立法建议,已经被国歌法采纳。

4年多来,设在虹桥街道的这一基层“立法直通车”,完成了35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归纳整理意见建议610余条,其中29条被立法采纳,生动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实践。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9)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居民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舞蹈室练舞(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城市发展,人民也是最大的评判者。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一座城市的人本价值可落地、可感知。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0)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读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区图书馆读书(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以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新期待

让人生出彩、有序参与治理、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在实施国家战略、创造美好生活中开足马力。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1)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拍摄的中国制造Model 3汽车。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东南角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周产能已提升到4000辆以上,预计年产量15万辆、年产值360亿元,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正逐渐成为常态。两年来上海办事环节平均压缩41%,办事时间平均压缩59%,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为上海优异的营商环境点赞。

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创板,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全速推进;聚焦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做优做强;第三届进博会紧锣密鼓筹备。拥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承担国家战略的先行使命,在践行初心的航程上,上海将给予人民一个怎样的愿景?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5)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位于崇明的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的园艺展示区(2020年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以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新期待,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近年来,生活服务领域的场景创新,几乎都在上海诞生。疫情期间,盒马鲜生、美团点评、叮咚买菜纷纷加入“在线新经济”天团,既及时满足民生需求,又带动百万人灵活就业,更成就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业态。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2)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市民在上海市中心的苏州河畔散步(2019年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以开放包容打造文化“大码头”,描摹近悦远来的人文之城。当海外老牌电影节或“瘦身”或暂停之际,日前率先重启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复苏,以“中国智慧”办好跨文化交流的国际盛事。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一个兼收并蓄、中外交融的文化大舞台绽放独特光彩。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3)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游客在上海市金山区的花开海上生态园游玩(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4)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两个孩子在上海市嘉北郊野公园骑自行车(5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碧水蓝天中拥抱美好城市生活,缔造诗意栖居的生态之城。继黄浦江两岸后,苏州河42公里滨水岸线争取年内实现贯通开放。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街头随处见缝插绿,近200座口袋公园、郊野公园让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为子孙留白的世界级生态岛崇明,一年后将迎来花博盛会,海上花岛以花为梦,一江一河滋养高品质生活……

来源:新华社

作者:姜微 陆文军 周琳 吴振东 郭敬丹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