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花开新边疆|从农民到工人,现代工厂助克州乡村脱贫致富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马丽红 2020-10-23 11:06:54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一家电子厂女工对澎湃新闻称,她此前主要是在家带孩子、做饭,如今成为一名车间女工,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极大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当发工资时,她都会特意给丈夫、孩子买些礼物。在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的就业创业基地,有许多当地妇女像她一样,从一名家庭妇女变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角色的双重转变。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一位女工在车间里工作。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一位女工在车间里工作。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挣钱顾家两不误”“现代化工厂的到来,正在改变当地传统的生活模式。”阿湖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以前当地农村妇女很少参加社会工作,如今已积极主动走出家门,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位于阿湖乡东南方向,距离阿图什市13公里,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基地现已入驻4家企业,共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309人(其中贫困人口208人),满足了贫困人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澎湃新闻实地探访发现,就业创业基地建有办公楼、宿舍楼、托儿所、食堂及5座标准化厂房。阿湖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称,该基地采取“园区企业+乡镇片区+村+户”联营共运模式,用园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发挥乡村承接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力优势,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我们是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此前我在广东投资办厂。”该基地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文卓夫对澎湃新闻称,伴随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生存压力,当地政府给出招商引资条件对他产生了很大吸引。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前来投资建厂的文卓夫。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前来投资建厂的文卓夫。

起初入驻基地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把农民培养成工人。“难度超乎我的想象。”文卓夫称,该公司共有250多名女工,约有98%以上的人没任何工厂经验,此前她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以做饭、养羊和养牛,伺候老人和小孩为主,如何把她们培养成合格工人极富挑战。“从工作流程到个人行为习惯都是培训内容,细节到如何按时上下班,不要迟到早退,乃至于如何使用洗手间。”文卓夫称,虽然培训和磨合过程很辛苦,但女工们的转变也令他很惊喜。“我还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时,不少女工都高兴得哭了。”文卓夫称,现在她们的精神面貌和一年前相比“天差地别”,不仅用劳动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最关键人也变得自信起来了。文卓夫说,工厂也是社交场合,提高了她们的成就感。当地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亲朋好友的传统观念。“起初很多女工的家人不愿意她们上班,如今不少女工的家人送她们来上班。”卓夫称,如此微妙变化让他感觉到此投资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这更加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下一步计划在当地招收500人。“创造的不只是经济价值”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增收致富,这也是克州政府创建就业创业基地的初衷。伴随传统观念的转变,当地劳动力的优势正在展现。澎湃新闻在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一家服装企业看见,许多当地女工已能熟练制作衣服了。“她们已经适应工厂生活了。”当地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这一切源于基地的设计为村民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场景。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创建一套独特的运营模式——既为创业者提供生产车间、职工宿舍、食堂等创业配套硬件设施和创业服务,还通过设立托儿所、便利商店和食堂,解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后顾之忧。“上班的女工只要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就好了,早晨10点钟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到晚上8点钟下班再接走,她们不用有任何担心。在此期间,我们聘请专业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和玩益智游戏。”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托儿所负责人努尔古丽·艾尼瓦尔对澎湃新闻称。作为就业创业基地的配套,托儿所和便民商店本身也能带动“脱贫致富”。澎湃新闻了解获悉,当前该托儿所共有40余名学龄前儿童,招募了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大专毕业生作为教师,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还吸引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便民商店,每月可增收2000至3000元;同时招募食堂厨师、清洁工、保安共计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稳定增收。“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克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在克州下辖的阿克陶县巴仁乡,当地党委为解决全乡贫困人口现状及就业压力,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按照“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注重引进绿色环保、用工量大的企业到乡村办厂,着力打造以巴仁乡集镇中心区(库尔干村)为核心,电子产业园(片区工厂就业基地)、农副产品产业园为载体的“一区两园”产业布局结构,以此积极推动全乡脱贫攻坚。“现代化企业的到来,创造的不只是经济价值,更关键是社会价值。”阿克陶县巴仁乡创业就业基地负责人向贤胜对澎湃新闻称,巴仁乡就业实训基地共占地13000平方米,现进驻了4家企业,共实现就业425人,2019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当年产值达3500万元,2020年计划全年产值将达到6400万元以上。2019年5月23日,入驻巴仁乡创业就业基地的一家电子厂正式投入使用。该厂主要进行电子线圈、变电器等电器部件的制造和加工,目前已实现就业103人,2019年生产总值1400万元,净利润112万,人均工资保障在1200元以上。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一位工作人员在车间里制作线圈。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一位工作人员在车间里制作线圈。

如何有效吸引村民主动积极参与工作,脱贫致富,实际上也成为入驻企业在学习与沟通的过程。“我们会根据当地村民日常作息时间来安排工作。”该电子厂厂长黄军对澎湃新闻称,为给员工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工厂会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员工照顾家人,包括在农忙时节工厂也会放假,让工人回家收割庄稼。“尽量让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要和家里事情相抵触。”黄军说。工厂日常管理也尽量本地化,该企业所有员工都是巴仁乡本地人,因此工厂安排的“组长”级管理人员也多以本地人为主,方便及时化解工作上的沟通难题。此外,该企业还特别成立工会,方便劳资双方及时沟通,保障工人的权益。“现在公司已进入正轨了。”上述电子企业管理人员阿依米沙对澎湃新闻称,起初许多村民不愿意到工厂上班,如今他们上班挣到钱了,不仅自己来上班,还把亲朋好友介绍到工厂上班。“这就是很重要的变化。”向贤胜称。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马丽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