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统”字牌科技小院再升级 打造科技帮扶北京样板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编辑:高芹 2020-10-28 14:23:22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攻坚克难。统一战线具有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能够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首都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北京市委统战部自2018年5月牵头在密云区西邵渠村建立首家北京科技小院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关于“北京科技小院是科技帮扶的样板,望坚持这种好做法”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同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和“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始终坚持科技是小院的“底色”,统战是小院的“特色”,通过“统资源、统标准、统人才、统平台”,蹄疾步稳,强力推动,不断拓展科技小院帮扶内涵,持续提升科技小院帮扶效能,升级“统”字牌科技小院,打造科技帮扶北京样板,组建了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目前已在全市建成科技小院41家,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北京科技小院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的充分肯定:“北京市委统战部这项工作有创意、有成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日报》等众多媒体也广泛宣传报道了科技小院的经验做法。


一、“统”资源,实现模式可复制

管理模式联盟化。在原来以中国农大为主,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民盟和九三学社市委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市委统战部不断汇集智慧力量,打造科技帮扶“集团军”。形成了由市委统战部牵头,中国农大、市农科院、市农学院、市农职院、市科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支援合作办、市科协、相关区委等单位密切配合,民盟、九三学社市委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成立“10+2”管理联盟,有效实现“小院共建、工作共商、活动共办、成果共享”。如市委统战部联合中国农大和市农科院共建小黑垡村科技小院,市农业农村局、大兴区委等单位配合,汇集各方力量,打造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模式,在全国首创林下胡萝卜种植。2019年,仅林下经济就创收70余万元。

工作模式订单化。根据各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各涉农高校专业优势,市委统战部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区点单,统战部派单,科研院校接单,联盟单位协同配合”的推广模式。市委统战部在聚焦低收入村的同时,面向周边村庄,设立“流动哨”,将科技帮扶由点到面拓展,充分发挥科技小院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已相继在密云、怀柔、门头沟等9个区复制推广41家科技小院,辐射带动周边192个村(其中包括低收入村62个),辐射低收入户1700多户,解决1300多人就业,实现农民技术培训6500余人次。


二、“统”标准,实现推广不走样

顶层设计定标准。北京市委统战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北京科技小院”运行管理工作办法》,明确小院建设的原则和各单位职责,规范小院运行和管理机制。提供资金保障,由市农业农村局将科技小院纳入全市低收入村科技帮扶项目;市委统战部及涉农高校分别拨付专项资金,共同助力小院发展。同时,突出统战特色,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把民主党派助力精准帮扶与民主监督的职责相结合,创新民主监督模式,将科技小院作为蹲点监督基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服务模式高标准。高校师生或科研人员驻扎“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住在小院随时找得到,下到地里随时解难题,统一以“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小院的服务模式,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把技术给农民,让效果真落地,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执行统一标准的同时,科技小院也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策、一村一策”。如在门头沟白虎头科技小院,市农科院8个部门专家组团打造“百枣园”,推动林果经济发展,2019年底,白虎头村提前实现了全员“脱低摘帽”,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在延庆黄土梁村科技小院,北京农学院大力推广香草产业,辐射全乡9个村, 2019年全乡参与香草产业的村民人均增收1.6万元。在房山周庄村科技小院,北京农职院开展食用菊种植,带动村内十余户困难家庭开办“菊花宴”特色餐饮,2019年创收123.5万元,户均增收12万余元。


三、“统”人才,实现发展可持续

院士扛旗,专家组团。北京市委统战部不断汇集科技人才,以张福锁院士团队为主导,“一校三院”各学科专家交叉合作,整合相关院校的专家工作站、综合试验站、老教授协会以及市科协等专家资源,打出“组合拳”,形成集团作战模式,为小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硕博接力,薪火相传。中国农大设立“北京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项,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每年拿出20个专项研究生名额,保障每个小院都有驻村研究生,以博士带硕士、老生带新生的模式,形成源源不断的驻村工作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科技农民,立地顶天。小院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又积极激发农户内生动力,为每个村至少培养一名“永久牌”科技农民,让科技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这些农民,既接地气,又懂科技和产业,实现了“立地顶天”,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立足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发挥专长,服务农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两年来,北京科技小院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国际高水平期刊英文SCI论文4篇。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大力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让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理解“三农”艰辛,培养“三农”情怀,坚定了服务“三农”的信心。小院发起者、民盟成员张福锁院士经我部推荐,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北京榜样”2020年7月月榜人物。2019年10月1日,29位服务“北京科技小院”的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受我部邀请登上观礼台,观看国庆阅兵,见证辉煌时刻。


四、“统”平台,实现效益再拓展

科技扶贫集聚效应明显。科技小院聚焦科技扶贫,在采用授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等多种方式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添加农村科技元素,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同时,还积极打造“统”字牌特色农产品。通过设计农产品包装,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与网络平台、社区超市对接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如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户红杏滞销,平谷北寨村科技小院协助村民开展网络销售,对接5家电商平台,发货3.4万箱,成功解决滞销难题。另外,小院还帮助农村通过信息管理打造智慧乡村典范。如大兴小黑垡科技小院协助村里建设网络化管理系统,设立“电子围栏”,提高农村信息化管理水平。

美丽乡村溢出效应初显。科技小院由科技助农向科技文化、乡村环境治理和精神明文建设等领域拓展,实现了精准帮扶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结合。如小院关爱农村留守群体,开设支教班,举办节日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入农村基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队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参与村庄交通卡口服务工作等。科技小院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溢出效应初显,如密云西邵渠村科技小院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开展集中培训,入户培训800余人,发放宣传单页600余份;设计堆肥处理设备,将生活垃圾集中资源化处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门头沟黄安坨村科技小院建立绿色无公害植保体系,农药施用量减少40%,在降低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幅降低种植成本。密云黑山寺村科技小院协助村里建立农林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实现全村垃圾100%循环利用;建立日处理150吨生活污水的湿地,美化人居环境。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北京市委统战部将继续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完善“10+2”管理联盟;继续优化标准,积极推广,完成年底建设50家科技小院的目标;继续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打造“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继续拓展科技小院帮扶内涵,打造乡村文明新高地,扩大“溢出效应”。最终将北京科技小院打造成科学研究、精准帮扶、人才培养和乡村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统”字牌北京样板,为京郊农村精准帮扶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委统战部 供稿)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