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渴望知道,中国靠什么“赢了”?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雁霞 2020-12-04 17:16:43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历史的进程中,“十三五”规划的这5年,注定极不平凡。《经济日报》推出重磅编辑部文章《“十三五”历程的实践与思考(上下篇)》,为我们深刻阐释“直面大变局的伟大斗争”和“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开创”。

直面大变局的伟大斗争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5年何其短暂;我国历史的进程中,“十三五”规划的这5年,却注定极不平凡。

起点之上,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国内发展动能转换,内外部都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终点之处,5年规划的分量、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历史与现实的期待在此交织承载。终点担子重,起点步子沉,两点之间,中国画出了一条乘风破浪的向上曲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十三五”即将转身离去,世界渴望知道中国靠什么“赢了”?答案,就在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战略判断中,就在“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的行动哲学中。

(一)

“十三五”时期的中国,既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又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性阶段。全面审视内外发展大势,“新的历史特点”便有了深刻的旨归。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题眼在“变”,深刻影响在“百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潮起潮落间,人类面临着许多迫在眉睫的共同挑战,涉入其中的国家注定难以“皆大欢喜”。

自然,有人不愿看到醒狮的振奋、巨龙的腾飞,不愿看到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之实,肆意妄为、唯我独尊,为和平发展蒙上阴影,给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但正如那句蕴含智慧的古老谚语所言,风向转变的时候,有人筑高墙,有人造风车,区别在于是否有眼光和胸襟。

当不确定性让人们对未来既期待又困惑之际,中国用自身的确定性作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开放的大门打开,新鲜空气能进来,风浪也会进来,各种挑战打压躲不开、绕不过,是我国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经的历史关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有敢打的决心、必胜的信心,更做好了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面对霸凌主义的狂风暴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始终沉着应对,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从容、“栉风沐雨砥砺行”的战略定力,有统筹兼顾的全面布局、因时因势的科学打法。“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我们的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不管对方出什么牌、使什么招,始终心中有底、阵脚不乱,有理有利有节予以回应,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对于矢志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来说,既定的方向不会被左右,既定的目标不会被打乱。坚持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开放,在更深广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中国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站立于时代的潮头、道义的高地,追求的是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创造更多红利,一切艰苦磨砺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二)

这是一个必须铭记的时刻!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从这一天起,中国再无贫困县。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历代先贤的追求从未停止,无数先民的呼唤响彻天空。照进现实,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大党,将如期兑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承诺,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历史性、几千年,投射成一个字,便是“难”。向着目标冲锋的最后一程,更是千难之后还有万难。但,一诺既出,万山无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难、敢迎难、善克难。

“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大量精力关心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阶段,召开座谈会把脉开方,直指难点部署目标任务;在访贫问苦的每一次考察,叮嘱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谋划“摘帽不摘责任”的长远;在万家团圆的每一个春节,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送祝福……“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质朴话语,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顽固堡垒,依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考察地湖南十八洞村,到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之一”的宁夏西海固;从率先脱贫摘帽的江西井冈山,到曾经“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每一个脱贫攻坚的战场,都倾注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顶层谋划、善作善成,都凝结着数以百万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困难群众的团结一心、艰苦实干。

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依靠实事求是、务实笃行的科学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贡献了减贫脱贫的中国智慧。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构建大扶贫格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目光,为全球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光明前景。

正因如此,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惊叹,“中国与贫困的斗争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斗争之一,并且对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自外部的评价,仅仅是反观自己的一个视角。只有参与、见证历史后才发现,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当口,在冲刺“十三五”圆满收官的时刻,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何等惊险的一场斗争。

越是风急浪高,越是惊险颠簸,越需要把稳舵、定好向。只有参与、见证历史后才知道,这个已被“十三五”时期诸多实践更深入证明的规律性启示,于只能赢、不能输的战“疫”中再次发挥了强大威力。

一场场统摄全局的重要会议,一项项及时有力的科学决策,一轮轮卓有成效的国际沟通……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明确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逻辑,坚定了全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指明了同病魔奋战的斗争方向。

第一时间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第一时间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明确要求……无数个“第一时间”,见证了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坚强有力,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的制胜之举。

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优先选项……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透露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迫感、行动力,既明确“怎么看”,又指明“怎么干”,为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奠定了基础,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信心。

穿越风雨,山河无恙。回望抗疫大战,我们对一个政党的领导力、一种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有了更坚定的自觉和自信。

穿越风雨,山河壮丽。回望一路艰辛,极不平凡的“十三五”在胜利中迎来了收官。收官,是终点,亦是起点。由一场场伟大斗争标注的极不平凡的“十三五”,也积蓄着继续出发的力量。跨过重重关口的古老民族,在千磨万击中愈加坚劲,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

站上新的起点,环顾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变量;审视自身,“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但是,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困难和挑战是磨刀石、是考卷,成功和胜利是答案、是回声。中华民族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这是我们直面伟大斗争最大的依靠!

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开创

沉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自身发展主动权,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的这5年中,新思想武装头脑、新理念全面播种、新战略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更高水平开放击楫勇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的浩荡潮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矢志不渝的信念、艰苦奋斗的勇毅、求真务实的笃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新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的长征,风雨如磐,淬火成钢。伟大斗争与伟大开创,共同熔铸于“十三五”非凡历程的不易,推动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闯关夺隘,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为中国道路开辟了令人信心倍增的光明前景。

(一)

创业维艰,守成更是不易;世易时移,唯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创业的那么一股子劲,不断开拓创新,才是对事业最好的继承、最大的发展。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历史接力棒的那个时刻,肩负着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对党的伟大事业的责任,发出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宣言:“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从深圳莲花山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太行深处访贫问苦到北京中关村了解前沿科技,从云南洱海督促保持绿水青山到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国企改革……这是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的过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过程。在问题中把准社会脉搏,在破题中认识发展规律,双脚的一步步丈量,推动了理论和实践的一步步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也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开创中,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不容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基本理念。由此,也界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开创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是决定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明确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制度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善,才能给现代化进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得以坚持和发展。

在开创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人民至上,造福人民,补民生领域短板,强民生发展弱项,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成色、更可持续、更有保障。从收入分配改革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开创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过去的5年,国际环境很不太平。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蔓延,侵蚀各国互信协作,冲击国际规则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大发展、持续发展,成为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重要变量。5年中,以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为主线,以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支柱,中国通过给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提供解决方案,展现了大国智慧和担当,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能够与全球主要力量和谐相处的负责任大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成为国际形势演变中的正能量。

在开创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旗帜鲜明、铿锵有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5年中,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不断线,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修订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振奋,更测出了人心向背。2020年7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布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

(二)

行进中的历史,总会在某个节点驻足回望。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历经坎坷波折甚至惊涛骇浪,仍然开创了铺展壮丽画卷的新时代,掌舵“中国号”巨轮之能,成为世界之问、时代之思。

掌舵之“能”,在于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当前,尽管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世纪灾疫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人类正处于一段艰难时世,而在中国这本厚重的发展教科书上,一条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时代大势和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以此为基点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推进事业。

掌舵之“能”,在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看清这两个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态势,才能精准定位今日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打开宽广视野,以远见见未见,看到内部发展与外部变化的叠加中蕴含的重大机遇与新的挑战,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掌舵之“能”,在于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五大发展理念到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战略,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都是系统观念的鲜明体现。发展之广阔宏大,唯有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改革之关联耦合,唯有统筹协调才能协同推进。5年中,正是统筹起各领域、各层次、各阶段的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才最大程度聚合起发展正能量,激荡起书写历史的磅礴伟力。

掌舵之“能”,在于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新时代的开创,也是一场深刻革命,需要敢闯敢试、敢破敢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这几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分党政机构整合重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真刀真枪,勇于“亮剑”,刀刃向内,敢于“断腕”,真金白银,多出“实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头、攻克了突破口、凸显了“含金量”。海外舆论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三)

过去5年,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未来5年,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好走稳走实,为此后1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奠好基、开好局。

这是正式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我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同时也毫无疑问,我们的面前,还有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危”与“机”同生共存。

世界经济仍有诸多严峻的挑战,“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出现,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影响渐露端倪。但也正因如此,全球治理结构才面临重大调整,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主动塑造外部环境的机会大大增加。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在补短板、强基础和制度创新中释放巨大的潜力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机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历史从不会慷慨地把机遇恩赐给谁,也从没有“一帆风顺”“天上掉馅饼”的所谓机遇。机遇在顺时谋势聚势、妥善应对危机中来,唯明察、进取、勇毅者得之。

几十年来,我们的每一次战略突破,几乎都与化重大危机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此成为东亚经济引擎;2001年打破困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全面进入世界市场体系;2008年以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从此进入世界经济核心部位。可见,危机之中确实蕴含机遇,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的实践经验,同时表明,机遇其实也是历史给予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们所面对的国内发展问题,必须在改革发展中解决;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压力,则是改良提升自己的最佳动力。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关键就在于“集中精力办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进取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滞于既得的成就、陶醉于已有的荣光。

时势在我!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大有作为,时不我待。

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向新的刻度。发展的前方,一切都是新的,等待着不断开辟,等待着继续创造!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