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末观影丨《你好,李焕英》,你好,妈妈!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王津 2021-02-22 00:02:25
时刻新闻
—分享—


《你好,李焕英》在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一经上映看哭无数国人。

叫好的同时,也叫座。截至2月21日20时,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6部票房破40亿影片。

388f989b0bad4656930fe383366bfa43.jpg

《你好,李焕英》是导演贾玲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李焕英是贾玲已故母亲的名字。贾玲的母亲在贾玲年轻时意外去世,这给她留下了非常大的遗憾。

你们有没有遇到一部电影,没有刻意煽情的情节,只是简单质朴地陈述着故事,却让你情动于衷?

《你好,李焕英》的主体部分,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主角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与妈妈成为“闺蜜”,并试图改变妈妈的命运。

最后,故事反转,这可能只是一个母亲弥留之际创造出来安慰女儿的梦。这既是反转,也使得整个影片升华。当大银幕上出现李焕英的真人照片,并配上字幕:“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真实与虚构,生活与艺术,彻底打通,水乳交融,影片的高潮,也是观众情绪的顶点,全场泪崩。

找到情感共鸣,是创造高票房电影的大招,这一点,在《你好,李焕英》确实“走心”。在春节档七部电影的投资规模上,《你好,李焕英》有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动用电影特效最少的,但它却是情感浓度最高的。

《你好,李焕英》能后来居上,在于它找到了观众在亲情、家庭方面的最大公约数,亲密、平等、宽容的母女、母子关系,也给近年一直热门的“原生家庭”话题,提供了一个探讨的艺术视角。

比较讨巧的是,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这个春节,《你好,李焕英》给不能回家的异乡游子带来了精神慰藉。

作为一个穿越电影,它似乎舍弃了穿越的基本逻辑,它的全部重心都在于喜剧,并企图让喜剧去揽下悲剧的活,向观众揭示熨帖着我们本体生命的有价值的东西——母女情。

不过,整个影片的叙述层次稍显单薄、凌乱,更像是对导演贾玲早前小品的一次“回炉再造”。一个一个被分割的叙述单元,比如买电视、排球赛、帮沈光林追李焕英……在这些情节之间,似乎找不到结构上的递进关系,也鲜少看到人物内心的状态起伏。

当然,影片能“爆种”,自有它的独到之处,母女情得到了极致表达。从开头现代时空里女儿的自责负疚,到回到过去帮母亲买电视,她看到母亲的快乐,到她帮母亲改变命运时的奋不顾身,与此同时女儿陷入一种悖谬,帮母亲改变命运也就意味着自己将不会出生,女儿选择“逆转”自我成全母亲。当女儿意识到逆转命运的“悖谬”时,影片不断运用闪回镜头,再次让观众看到李焕英那一生走过的路。

《你好,李焕英》 的内核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过影片重回八十年代的怀旧风,完全不同于男性视角的对女性的温情关怀,还是浸润着“哀而不伤”的中国情感美学格调。

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道:“兴废系乎时序,文变染乎世情。”

这是一个解构一切的年代,这也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时代”。无论是婚姻、亲子,甚至是男与女的关系都在改变。而《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所呈现的那种往昔的亲子关系,正在这个解构时代,承受着信息代沟、消费浪潮等的多重冲击。

影片中最后的母女和解,是一种迟到的幻觉,是我们所有人都愿意贡献泪水的幻觉,因为我们既是女儿、儿子,也是父亲、母亲。

你好,李焕英,你好,妈妈!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