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从重庆站发出的首班列车上,列车长是一位从上海来重庆支援大西南建设的24岁青年顾宝庆,如今他已93岁高龄。当年他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重庆?顾宝庆介绍说,1952年6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动提出放弃上海的工作,在成渝铁路通车前,与5位同事一起登上了驶往重庆的客船。
到重庆后,顾宝庆发现支援大西南并不容易,一个个困难接连到来。
第一个困难是水土不服。在上海,夏天入夜后会凉爽一些,而在重庆,夏夜比白昼更闷热难耐。顾宝庆回忆,成渝铁路通车前,物质条件很艰苦,乘务人员曾经暂居“闷罐车”的车厢里。没有床铺,就在地板上铺好席子睡下。来到重庆的最初十多天里,顾宝庆瘦了一圈。对此,他并不在意:“我是来支援大西南,又不是来享福的。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更让他担心的是第二个困难——成渝铁路沿途的复杂地形。到重庆之前,顾宝庆跑过上海到广州、无锡等线路,沿途地势相对平坦,地形相对简单。而四川和重庆多山、多江、多隧道及桥梁。这些隧道、桥梁的质量怎么样?山地多,会不会遇到塌方?如何保证乘客安全?
“面对困难时,牢记为人民服务,又有什么可怕,有什么不能克服呢?”当年热血沸腾的顾宝庆凭着这个信念,刻苦学习,分析研究,提升技能水平。1952年下半年,顾宝庆所乘的列车在四川资中遇到塌方事故。他冷静处理,在列车被困的两天内,及时请车站工作人员协助,保证了所有乘客的安全。顾宝庆说,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是他工作中最强大的动力,把乘客放在第一位,乘务工作才能干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冉瑞成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