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辑:张立 2021-02-26 21:26:28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编者按:2020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时,侧重于解决短周期经济波动问题的需求政策,不仅难以应对长周期中所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造成债务增加、产能过剩乃至增速下滑的局面。无论是二战之后的美国,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主要经济体,基本都采用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其经济增速在经历了短期恢复之后,很容易再次出现下滑,甚至滞胀状态。因此,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从供给侧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关键点。

  “供给侧”是指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管理的两种基本方法,目的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达到基本平衡,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如果主要矛盾出现在供给侧,则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以供给管理为主;如果主要矛盾出现在需求侧,则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以需求管理为主。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供求矛盾发生变化,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从注重需求管理转变为注重供给管理。

  “结构性”是指供给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而非“总量”。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解决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三个字。”

  “改革”是指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途径是深化改革。经济运行之所以出现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根本原因是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作用。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减少行政性命令,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三个基本要求:其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其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其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注:本文系该书第八章第二节部分内容)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