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去基层
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这是北京姑娘路生梅
在毕业之际的人生抉择
53年来,她扎根黄土高原,为无数病患解除痛苦,放弃回到大城市的机会,拒绝大医院的高薪聘请,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了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耄耋之年的她仍然坚持义务接诊,守护群众健康。
每周一三五,早晨七点半,77岁高龄的路生梅都会准时从家里出发,步行前往医院,义务接诊。初春时节,位于黄土高原偏僻之地的佳县街道上,温度达到0℃,即使行人不多,但一路上,很多人都会主动跟路生梅打招呼。
这是1968年的北京火车站,照片中的这群人是路生梅和她的同学们在出发前拍摄的(图片中左二是路生梅)。毕业之际,24岁的路生梅向母校承诺,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年12月5日,正值寒冬,路生梅踏上西行列车。再换乘开往陕北黄土高原的敞篷卡车,辗转来到佳县。
上世纪70年代的佳县,乡村医疗条件差,很多山里的病患走不出来。路生梅得知后,进村入户,上门送医送药,足迹踏遍了佳县的24个乡镇。路生梅大学专业是儿科学,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等各科知识,她每天在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到深夜,写下几十本笔记,很快成为医院的“多面手”。除了学习,休班期间,医院实行“半医半工”,路生梅还要去修路造田,一个月下来,身体消瘦了十几斤。
因为表现突出,上世纪80年代,路生梅先后被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陕西省主治医师学习班进修。因为学习成绩突出,指导老师都表示可以帮助她调动工作,但路生梅的心已扎根在了佳县。佳县人民需要她,两个孩子也离不开她,虽然北京是她心心念念的家乡,但路生梅谢绝了老师的好意,毅然决然回到了佳县。
198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归来,路生梅便将协和医院的管理经验带到佳县人民医院。在她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儿科科室,同时也开始实施与北京协和医院一样的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各科室会诊制度。那个时期的佳县人民医院儿科,各项工作名列前茅,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在当时榆林地区医务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在佳县县委组织部档案馆,记者看到了路生梅当年出诊回来后在党员登记表中写下的承诺。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信念 有理想
为了信念和理想
不怕受挫折 坚持不懈 永远奋斗
哪怕十年二十年
甚至一生的努力
50多年风雨兼程,当年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路生梅现在已是满头银丝。然而退休20余年的她,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继续留在佳县主动义务坐诊,坚持着让老乡们少花钱看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医者仁心。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她拒绝了北京亲人希望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议,拒绝了国内知名医院高薪聘请的邀请,却从不拒绝佳县群众上门看病。
在佳县黑龙庙拐,不足20平方米的窑洞本是她的家。说是家,不如说是临时诊所,每天上门找路生梅看病的佳县群众络绎不绝。路生梅还像过去一样,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
“不要嫌我老,
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
留给年轻的同行们。”
这是2020年1月29日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
路生梅手写的请战书
如今,退休后的路生梅,每周坚持一三五去医院义诊,空余时间在家练书法、学唱歌,同时还组建了佳县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廖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