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跟着基建狂魔,“云游”拉林铁路!详解世界屋脊上的超级工程!

来源:国资小新 编辑:刘良骏 2021-06-26 19:56:42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25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满载乘客,迎着高原灿烂的阳光,缓缓驶出了站台,标志着拉(萨)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西藏由此进入电气化铁路时代。

拉林铁路起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到达林芝市区,全长435.4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

拉林铁路连接既有的拉日和青藏铁路,还是在建的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滇藏铁路的共线地段。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实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同时对加强内地与西藏联系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复兴号”动车组开进西藏

在拉林铁路开通前夕

小新跟随央企建设者的脚步

走进青藏高原

探寻拉林铁路的

“靓”、“难”、“新”、“艰”

“秀”、“妙”、“暖”

为大家揭秘“基建狂魔”再战雪域高原

续写“天路传奇”的故事

靓!“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上雪域高原

6月25日10时3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从拉萨站驶出。至此,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实现了在祖国大陆的全覆盖。该动车组采用整列一体化设计,两端分别挂电力动力车和内燃动力车,可在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线路间自由切换、贯通运用,编组为12辆,设一等、二等和商务车厢,定员755人,创新采用弥散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连续供氧,为旅客提供良好乘车体验,完全适应高海拔、连续长大隧道环境。

该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采用2动8拖编组型式,并可具备扩展到12拖的能力。该型动车组的研制充分利用机车、动车组装备发展的技术成果,以运输需求引导,采取组合创新和专项技术突破的方式,实现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六星”级动车组。

难!世界屋脊上擘画铁路蓝图

拉林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沿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500米,施工难度极大。

从一张蓝图变成现实,拉林铁路从前期勘察设计到建设施工历时超过10年。“我们是开路先锋的‘先锋’,从没有路开始,就在拉林铁路沿线展开规划设计。”已经耕耘雪域高原11年的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院拉林铁路配合施工项目部项目总体兼项目经理何娘者说。

为了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选出好的线路,中铁二院设计团队探索性地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查明沿线灾害类型、分布情况及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对千米级危岩落石、高位泥石流、雅鲁藏布江河谷风积沙等国内罕见不良地质,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桑加大峡谷无人区、高海拔山峰等都一一探查清楚,最终在西藏建设成了一条高桥长隧的壮丽铁路线。

▲中铁二院承担了川藏铁路拉林段全线的勘察设计任务,图为专家现场勘查。

作为拉林铁路总咨询方的中国铁建所属中铁一院拉林铁路总咨询师曹毅介绍:“中铁一院依托六十多年的高原铁路勘察设计经验和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施工图设计方案审核、质量安全等把好技术咨询关。”在全线控制性工程桑珠岭隧道出口咨询过程中,中铁一院提出增设斜井缩短平导的优化意见,将原设计平导长度由4512米缩短至785米,一举节省投资3000余万元,缩短工期60余天。

新!科技创新开启西藏铁路新纪元

拉林铁路是西藏高原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最复杂艰险的电气化铁路。

中国中铁所属中铁电气化局承担了拉林铁路全线电力建设任务。在极端地貌、气候条件下,中铁电气化局积极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施工理念,创新研发了刚性吊弦加工平台、倒装式腕臂预配平台、支柱组立自动脱钩装置、隧道内移动式作业平台车等多项新装备助力施工。同时采用恒张力放线车架设接触线,使用BIM技术指导牵引变电所敷设线缆,提升了拉林铁路电气化建设质量。

▲技术人员对拉林铁路接触网进行冷滑试验

拉林铁路全线牵引变电所采用无人值守加远动控制系统,所内装有智能化摄像头,24小时全自动巡检所内仪表设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预警。调度端的监视员可在千里之外的西宁通过远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变电所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监控保护等装置的操控。

▲夜空下的拉林铁路米林220kV牵引变电所

艰!攻克多重施工建设难题

最"长"大桥

——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

拉林铁路全线共有各类桥梁121座,其中,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广州局承建的主跨430米的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桥也是国内首座免涂装耐候钢铁路大桥。这种钢材“裸露”在自然环境下,外表面会自然形成免维护的氧化保护层,无需再涂装油漆便可起到长期防腐效果,既节省大桥全寿命周期成本,又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具有低碳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建设者还相继攻克了水下拱座填石围堰止水开挖、高原高寒12级风峡谷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250吨不等边跨大型缆索吊机设计施工、高原高寒大温差气候条件下耐候钢钢管拱肋制运架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由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授权3项、省部级工法6项。

▲建设中的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

拉林铁路全线隧道47座,总长216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6座。在隧道设计建设中,遇到了高地温、软岩大变形、强岩爆、高压富水冰积层、高原风积沙等特殊不良地质问题,可以说拉林铁路是一个集成各类隧道难题的“博物馆”。

最“热”隧道

——桑珠岭隧道

由中国中铁所属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桑珠岭隧道,作业面高温岩石高达摄氏89.3度,已超过高原水的沸点,为国内外罕见。为抵御高温,施工项目部设5条通风管道同时运行,每天抽300至400立方米的江水对洞内进行喷洒,同时将7吨的冰块运至隧道进行降温。在洞内设置空调移动休息室,备有防暑降温药品、饮品;现场采用轮换作业方式,工作时间不超过3小时。2018年1月17日,经过1125天的紧张施工,桑珠岭隧道比预定工期提前6个月贯通。

▲在桑珠岭隧道,建设者通过测温、制冰应对高岩温

最“长”隧道

——达嘎拉隧道

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达嘎拉隧道,全长17.324公里,是拉林铁路最长隧道。该隧道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缝合带,平均海拔3400米,最大埋深1730米,地质极其复杂,存在高地温、强岩爆、突泥涌水、断层破碎带等多个地质难题。其中岩爆段落长达8公里以上,为了克服施工难题,项目部在原来设计开挖、出渣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防护网片等多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平稳推进;高地温段落长达8公里以上,为此施工过程中采用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台车、超大功率风机、制冰机等先进设备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达嘎拉隧道洞口

最“岩爆”隧道

——巴玉隧道

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巴玉隧道,其94%位于岩爆区,是目前世界上岩爆最强隧道,被建设者称为“石头像炮弹一样飞的隧道”。建设者研发了跟踪岩爆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动态布置技术,首次在青藏高原搭建了远距离无线通讯传输的岩爆实时微震监测系统;引进三臂液压凿岩台车、移动防护台车等先进机械设备,给机械设备加装防护网、防护钢板,为作业人员配备了防爆服,让作业人员在“金钟罩”内安全工作。

▲巴玉隧道洞口

秀!“一站一景”彰显匠心独运

在430多公里的拉林铁路线上,点缀着一座座藏式风格的火车站。建设者秉持“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合藏源文化特点,巧妙搭配藏红、金黄、雪白三种主色调,将雪域莲花、吉祥结、氆氇等元素,广泛应用于站房设计,一座座车站犹如美丽项链上的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

林芝站是拉林铁路的起点,也是沿线最大的车站,建筑面积14986.7平方米。在其装饰施工中,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建工集团以布达拉宫和拉萨站等西藏地标建筑为参考,打造藏式风格站房,选择以传统藏式的红、白、木色作为拉林铁路站房的主色调,被称为林芝名片的桃花纹样、“藏八宝”之一的吉祥结等地域与民族元素纷纷被融入到拉林铁路站房的深化设计方案之中,室内空间柱子采用了藏式柱头的斗拱造型,同时还通过林芝站候车厅两侧巨幅壁画来展现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林芝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工布响箭等当地特色文体活动。

山南站是藏民族发祥地、藏文化摇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山南站,站房外立面造型提取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层层向上的形态特征,立柱内嵌藏红色线条,柱脚增加石刻吉祥结文化图案,中部幕墙的小窗洞取自藏式传统建筑的窗花,完美诠释“藏之源、山之南、河之畔、湖之蓝”的山南印象。

妙!环保塑造高原铁路绿色长廊

拉林铁路沿线处于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设计施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在建设中积极开展生态恢复科学研究,成功打造了高原铁路绿色长廊。

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院设计团队秉承环保选线理念,因地制宜采用高原乡土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大大提高生态恢复成果的存活率、保存率。首次提出太阳能灌溉远程控制系统,针对雅江河谷风积沙发育、土层浅薄、跑水跑肥严重等难题,采取频繁的不充分灌溉模式,使植物成活率达85%以上,养护费用较人工养护节约了30%以上,彻底打破该区域生态恢复“一年生、二年荒、三年死光光”的技术瓶颈,为后续类似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铁路生态恢复工程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八局承建的拜珍特大桥,横穿桑日县天然防护林,且常年有珍稀动物活动其中。为减少施工对天然防护林的影响,项目部将原计划6米宽的临时便道优化为3.5米,有效节约了临时用地量和临时林木移栽量;为防止野生动物误入施工区域造成伤害,项目部每隔100米设置一条野生动物通道,保障了野生动物能够穿过施工区域到河边饮水、栖息繁衍;在拜珍车站风沙治理工程中,项目部累计扦插红柳条8870550株,栽植旱柳45864株,并配备水肥一体化微灌系统。

▲拉林铁路沿线自然风景秀丽

暖!建设在高原 藏汉一家亲

拉林铁路通车后,有效改善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条件,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提升了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对于助推旅游业再攀新高,带动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建设大军来了之后,通过施工便道、便桥、便隧永临结合,我们村的渡船只好进历史博物馆了。”林芝市米林县江中村村长朗嘎说。

江中村的边巴次仁介绍道:“拉林铁路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道路修通方便了,大家还通过参与修铁路,挣到了很多钱,村里有十几户村民都购置了小汽车。我要继续带大家学技术、继续支持铁路建设,跟着他们去干川藏铁路!”

江中村的变化在拉林铁路沿线并非个例。中央企业所属单位在拉林铁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吸纳当地劳动力,传授劳动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并通过多种惠民举措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带领藏族人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铁路建设者与藏族同胞载歌载舞

传承“青藏铁路精神” 续写“天路”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央企铁路建设者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创造了世界施工领域的奇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14年底,新时代的央企铁路建设者接过前辈的旗帜,再次征战高原,开启了拉林铁路的建设大幕。此后,数万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建设者继承和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鏖战数载,为西藏人民再添一条钢铁大动脉!

巍巍青藏高原,皑皑雪山圣土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

央企铁路建设者

与300余万高原儿女一道

同心奋斗,攻坚克难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为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国资小新

编辑:刘良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