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①】
原标题:“没想到干了小半辈子,却让机械手臂抢走了饭碗。”面对老员工的困惑,这家企业启动稳心工程,带领大家艰难转身——(引题)
推倒“心墙”,老学徒再迎新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高尔歆
编者按
伴随着技术更新和市场转型,传统行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一些老职工由于技术更新慢、学历低,面临着转岗、离岗等困境。企业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找回自信?本版即日起推出《再出发,转型中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聚焦企业转型中的老职工,讲述他们在组织的呵护、企业的鼓励、同事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下,与新业态一起成长、在新的环境中职场“重生”的故事。
徐沫的脚步有些快,快得有些跟不上。日前,记者来到方大集团北方重工重大部件机加车间,没遇到好奇张望的目光,机床前的员工都在专注工作,步履匆匆。
3年前,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入方大集团。这家老牌国企迎来了“转制”“转型”双拐点,企业中工作一二十年的老员工一度担忧离岗,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从推倒“心墙”、培育自信、再到共同营造凝聚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家企业让老员工迎来了新的春天。
“三个不减”政策稳人心
36岁的徐沫是一位工作15年的老员工,曾是一名普通车工,操作一台1952年生产的小型车床。他深知这台车床终将淘汰,可当那天来临时,他的一筹莫展写在脸上:“隔行如隔山,像我这样技能单一的员工转行太难了。”
像徐沫这样的中年“老员工”多是车间里的生产骨干,技术出众。由于公司产品升级,他操作的设备越来越“小众”,没有工作量就意味着收入减少。
企业混改第一年,徐沫的儿子5岁,妻子袁雪飞是一名天车工,同样面临转型,再加上房贷的压力,“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像老旧设备一样被淘汰。”徐沫告诉记者,仿佛有面墙堵在心口。
“不减一名员工、不减员工一分钱工资、不减员工一分钱福利待遇”。改革过程中,方大集团把每一名员工当成“家人”。北方重工按照方大集团“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了“自主宣讲”“逐级宣讲”“同步宣讲”“及时宣讲”“人人宣讲”,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宣讲体系”,及时将方大集团的“三个不减”政策传达到每一名员工和家属,并耐心解释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
徐沫面临的是岗位转型,而46岁的汽车转向系统分厂加工车间车工张宇峰面临的是智能化升级。
“没想到干了小半辈子的工作,让机械手臂抢走了饭碗。”张宇峰说。入厂27年,第一次看到一排排机械手唰唰地干活,他顿时傻眼了。改革那年,女儿高考,妻子打零工,他的这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想到可能到来的离岗待岗,他整宿睡不好觉。
分厂工会主席刘剑兴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他谈心,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谈传统行业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和企业经营理念,聊企业干到给到、多劳多得、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
暖心的政策让徐沫、张宇峰这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老员工推倒了“心墙”,信心树立起来,奋发图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一专多能培训重塑自信
在北方重工总裁张斌的桌面上摆着两套方案,一套是通用设备专业化改造和生产组织数字化升级的分析报告,另一套则是通用设备工人专业化转型和开展一专多能技术升级培训的实施方案。这是北方重工党委和工会向企业管理者提出的建议,正是这份建议帮助许多员工摆脱了离岗困境。
“一专多能”鼓励企业各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岗位等工作任务不饱和的员工、有意愿开展技能学习的员工,积极学习其他生产岗位技能。脱产培训期间薪酬参照原岗位标准发放,经考评合格享受津贴。
“企业花大价钱请外部专家给我们培训,一定是希望留住我们这些老员工。”张宇峰说,第一次机械手臂操作培训,教室没坐满。随着“一专多能”理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培训时课堂超员了,其他工种的员工纷纷来“蹭课”。因为这项政策,让老员工看到了重新出发的方向和希望。
讲起二次当学徒,张宇峰没说一个“难”字,话语间却处处透露着不易。不同于青年技校生,他从没接触过编程,只能主动找书籍、翻资料,借厂家来调试的机会,虚心请教学习,回到家也不放下书,一门心思地琢磨编程技巧。他同准备高考的女儿一起看书到半夜,还遭到女儿调侃,“爸,你也要考大学啊”。夜晚妻子会端上一杯牛奶,白天一同转型的工友们会聚在一起讨论问题。
以前“一人一床(车床)”,现在他一人能操作6台车床。曾经的自信又回来了。
转行后,徐沫当起了铣工学徒,如今的师傅罗刚只比他大1岁。看似简单相通的铣床加工,最开始的一个月里,一度让徐沫陷入自我否定,怀疑转行到底对不对。他曾在家中多次向妻子发问,自己是不是太笨了,不是干铣工这块料。作为同龄人的罗刚常劝他,再坚持一下,等三四个月回头一看,现在的难处就不是难处了。徐沫拿着一个小本,不懂就问,如今他学会了操作数控龙门铣床,从九成的经验和技能用不上,到九成的加工件可以独立加工,技能的增加为他增添了最硬实的“底气”。
每个人眼中有活,心中有光
“转型难不难,当然难。可有一群互相扶持的老员工,企业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就不惧怕困难了。”徐沫告诉记者,身边有董凯、韩小龙、马宁等人和他一起转型,午休在工间站里切磋技艺,研究合理化建议,每个人眼中有活,心中有光。
现如今,北方重工集团在岗员工4000余人,一线员工2500余人,有高级技师293人,技师437人,高级工1021人,产业技术工人占比超过70%,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实施混改后,北方重工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以“干到给到、多劳多得”为原则调整薪酬激励政策,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一线员工给予嘉奖,充分调动了基层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政策激励下,征集小改小革项目139项,合理化建议1059条,采纳382条,并将论证后的小改小革项目及合理化建议在全公司进行推广实施。其中,仅“筒体内环缝反向自动焊接小车”一项应用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制造费用50多万元。
同时,企业结合生产任务,定期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对获奖团体和个人发放奖金,已先后发放几十万元奖励,鼓励员工创优争先。28岁工作10年的老员工何宇双报名参加“一专多能”培训后,掌握了铝合金焊接、锡青铜堆焊等多项技术。在一次焊工实操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拿到了第一名,获得奖金2000元。
集团工会主席卜睿介绍,企业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员工感受到蓬勃朝气;筹建员工心理减压室,建设运动场地,完善体育锻炼场所,多方面做好员工保障工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