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心书写民政答卷 用情绘就幸福底色

来源:综合 作者:杨丽 编辑:廖浩宇 2022-10-23 20:09: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3日讯(通讯员 杨丽)一句句朴实的言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幅幅温情的画面,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民政事业给老百姓带来的可喜变化;一份份救助材料、一次次志愿行动、一场场慈善公益,无不真诚诠释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

十年春华秋实,一路繁花绽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陵区民政局大力推进民本化、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五化民政”建设和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创先争优、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明显,荣获了全省养老服务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象、全省“五化”民政创建示范区县等荣誉称号,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民生答卷。

民生保障精准有力

如何为民生兜底、为群众解忧?如何让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如何让民政兜底保障全部落实到位、应保尽保,让困难家庭都能共享美好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呢?

为此,武陵区民政局先后制定出台《武陵区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武陵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组织力量对全区监测户、边缘户、困难家庭重病重残等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象户进行逐一排查,对其中符合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补”条件的对象简化审批程序。此外还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综合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实施精准救助为抓手,结合信息化手段,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高效化和制度化,全面实现了城乡低保由“分档救助”到“精准补差”的转变。目前,武陵区城乡低保标准为625元/月,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425.52元;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9840元/年;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提高到全护理6960元/年、半护理3480元/年;残疾人“两补”达75元/月。

养老服务扩容提

武陵区民政局持续优化养老环境、增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稳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武陵区民政局强化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推进养老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完善智慧养老“互联网+”、推行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资质,扎实开展养老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家、民办养老机构10家),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102张,达到运营条件的乡(街)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4家,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及小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132家,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初步形成了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

儿童福利深化拓展

武陵区民政局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突出组织领导、制度机制、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力度,提升孤残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为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武陵区青青里儿童综合关爱服务中心承接武陵区儿童综合关爱服务,开通青青里热线,对全区留守儿童进行了定期走访、完善基本档案,开展精准帮扶。立足村(社区)儿童之家,覆盖家庭和学校,链接社会爱心资源,采取“政策宣讲进村(居)”、儿童自护课堂、亲子交流、兴趣课堂等形式,为留守(困境)儿童开展送温暖活动,并在儿童自主能力建设培训、家庭监护教育等方面不断探索新做法,积累新经验。

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做好区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治理专项督导工作,健全工作网络,在乡镇(街道)设立未保工作站,建立流动儿童服务档案,培育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

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武陵区民政局坚持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采取规范窗口标准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标准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政务服务精准度和法制化。

武陵区民政局不断更新升级民政政务平台,将社会组织登记信息录入到信用常德网的双公示系统,将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录入到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严格落实“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该局以“精简、统一、便民、高效”为基本原则,推行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积极推进区政务中心民政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进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加强协调管理,优化审批“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一枚章”审批。

为加强法制化建设,该局严格落实普法任务,完成普法学考和行政执法考试,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开展规范性文件和规范性证明材料的清理工作,聘请法律顾问,规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基层治理推陈出新

基层治理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陵区民政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村级民主管理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活力,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武陵区民政局对千人以下的建制村进行了合并,原有建制村44个合并后保留25个,指导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等工作。

同时,武陵区民政局开展了村规民约工作规范化建设,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的乡风文明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做到“喜事停办、丧事快办、他事禁办”,收到了较好效果。移风易俗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婚丧嫁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治理挤入全国先进行业。

社会事务管理有序

武陵区民政局以社会事务管理为着力点,持续建设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武陵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开通网上预约登记,“和睦家”工作室入驻开展婚姻调解服务。该中心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办事宗旨,实现了出证准确率、群众满意率、档案完好率等100%,先后荣获了“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全市先进婚姻登记机关”“区巾帼文明岗”“窗口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此外,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实现了新突破,出台了武陵区流浪乞讨、重度精神病人救助帮扶服务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重度精神病人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关爱保护服务。

社会组织育管并举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近年来,武陵区民政局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加大培育扶持,严格监督管理,努力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建设,构建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

武陵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采取第三方运营方式培育社会组织,协助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创办社工学校。目前,全区登记社会组织363家(其中社会团体7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88家、基金会1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108家。

武陵区民政局持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等级评估、“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等专项行动;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五化”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群众为实事、办好事。

社工队伍发展壮大

武陵区民政局加大社工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全力提升社工服务水平,积极做好社工人才发展管理工作。

全区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性组织15家。目前,全区共有专业社工人才303人,直接服务于社区比例达90%。同时,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目前全区实名登记的志愿者人数达62000多人。

针对社会救助、老人、儿童三类民政服务对象,培育发展了常德市武陵区特殊人群救助中心、武陵区武陵红志愿者联合会、武陵区青青里儿童综合关爱服务中心、完美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常态化开展服务的志愿服务组织。全区128个村(社区)都设立了社会志愿者服务室,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57364小时。

安全生产常态监管

武陵区民政局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原则,牢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理念,坚持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重要任务,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安全防控举措,领导再加强,责任再明确,制度再落实、督导再强化、防护再严谨,组织部署到位、制度健全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场所防控到位、社会动员到位、社会救助到位,抓紧抓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工作。

该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养老组、儿童组等9个工作组,全线布控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局党组成员分组带队督导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不定时对全区养老机构、婚姻登记大厅、福彩站点等民政服务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全面落实安全操作规范,在疫情防控、消防、食品、建筑、防恐防暴安全方面摸排隐患,及时整改。为婚姻登记、12家养老机构和长者大食堂配置了15台人脸识别防疫设备,做好了养老机构应急粮油储备。在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倡议下,武陵红、青青里、社工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专长积极参与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社会救助对全区受疫情影响致贫致困群众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充分发挥乡街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紧急情况釆取“先行救助、后补资料"的工作模式及时给予了临时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有效防止了因疫情影响基本生活生产而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身边,让我们民政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武陵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拥军表示,武陵民政将继续以保障民生为己任,以“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为民服务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服务水准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铸就新辉煌!

来源:综合

作者:杨丽

编辑:廖浩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