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芬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分享关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芬(左一)。受访者供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风湿免疫类疾病为何“难以根治”?
李芬:常见风湿免疫类疾病有100多种,因其发病症状多样且隐匿,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比如患者在出现疼痛,皮疹、红斑、丘疹、脱发等各种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风湿免疫类疾病发病的3~6个月是最佳治疗窗口期,只有早期治疗才有根治的可能。真实世界的数据发现,风湿类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比如,类风湿关节炎不治疗,10年后约有50%的概率出现瘫痪;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30年生存率只有30%。风湿患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风湿病是良性病,对疾病后果认识不足,错过最佳治疗的“窗口期”,导致疾病预后不佳。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风湿免疫类疾病一般要做什么检查?
李芬: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一般依赖于两种方法。一是体液的化验,80%左右的疾病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化验进行进行自身抗体、炎症指标的检测。二是影像造影,通过x光、CT、MRI、肌骨超声、全身骨扫描等,可以及时诊断常见的累及骨关节的疾病。另外,风湿病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受损,因此,肺部CT、血管造影、脑部核磁扫描等器官的影像检查也非常重要。部分少见的疾病,可能还需要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药物治疗是风湿免疫类疾病的首选吗?
李芬:风湿免疫类疾病是一大类疾病,治疗手段不一,药物治疗并非首选。常见的治疗手段分三种。第一,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适量科学的运动,对于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益处;第二,注重饮食,比如高尿酸血症,与饮食关系密切,禁忌内脏、海鲜、酒;第三,药物治疗。
运动、饮食在疾病早期效果明显,但症状严重时还需药物治疗,比如常规消炎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慢作用抗风湿药等,病情严重时血液净化相关的治疗也很重要。具体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需要个体化的诊疗建议,专业科学的健康知识普及尤为重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风湿免疫类疾病患者该如何自我管理?
李芬:一是要消除焦虑心理,具备终身治疗的“马拉松”心态。由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适当调整药物种类及药量。二是寻找可及化医疗服务,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寻找性价比高的药物,比如国家集采药物,医保报销力度大的双通道药物。另外,需要寻求专业的风湿科医生的指导,确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全程管理的立体管理体系,是保证患者得到全面有效治疗的关键。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罗秋良 秦睿
编辑:杨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