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质升量稳”——进出口总值2206.3亿元
2023年11月,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这也是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
丝路古城喀什的清晨从入城仪式开始,鼓点清脆、长号悠扬,广迎八方宾客。
张琪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从新疆喀什发往中亚、欧洲等地。2020年,张琪在喀什综合保税区创立了这家电子商务公司,并开创了南疆地区跨境电商出口零的突破。而在此之前,张琪是物流企业的一名快递小哥。
张琪介绍,实地走访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有没有消费市场,产品在当地有没有销路。包括周边是否有机场,人口聚集地也多,这些都是往返经济。
时效直接关系到物流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自贸试验区内,张琪购置了5台可以跨境运输的货运卡车,可以畅行中国向西的7个沿途国家。张琪介绍,目前采用跨境公路运输,他经手的货物最快15天就可抵达德国。
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喀什地区位于我国的最西端,一直有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喀什出发,400公里可到达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700公里可到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正因为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一大批像张琪这样的创业者选择来到了喀什。
“利好积聚”——129项改革创新试点 物畅其流、降低成本
姜海涛和张琪共同提到的“属地直通”模式,是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后采取的一项关于货物通关的改革新举措。按照改革前的模式,货物在属地海关申报通关手续之后,为确保出口货物的一致性,在出国门之前,口岸所在地海关还需要进行二次查验,这就意味着将增加一次停留时间和装卸作业,甚至可能涉及掏箱查验。
据测算,通过“可视化”在途监管和“无感式”通关,一辆载货车辆从喀什到口岸直到出境的通关时间,由原来的3—5天压缩至现在的6—8个小时。企业在口岸产生的费用也得到了大幅度压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
新疆与中亚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速
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之下,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速。
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部距离中亚中心城市运距最短的国家一类口岸,也是中亚客商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黄金口岸”。
这个1万平方米的仓库是霍尔果斯口岸最大的海关监管保鲜库,可以一次性仓储2万吨的果蔬,涵盖100多个品种。
为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新疆自贸试验区在边境口岸率先实现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助力扩大与中亚国家在优质农食产品方面的进出口贸易规模。
门庭若市的中哈合作中心
2024年是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上,有一座跨境而建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一步可跨两国,这里的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位于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中哈合作中心究竟有多火爆?上半年,又有哪些新变化?
中哈合作中心目前已入驻200多家免税企业、1000多家商户,汇集了中国以及中亚、欧洲各国的近万种商品,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中方游客每人每天有8000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哈方游客每人每月有500欧元、25公斤免税额。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进出中哈合作中心的人员已突破2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最高的一天达到了2.9万人次。
<img src="https://img.rednet.cn/2024/07-15/a93a55a2-c9f2-4b97-8792-54af59542599.png" _styleapp="width: 927px; height: 400px; "" alt="">
日益频繁的人员流动,彰显着多边贸易的火热升腾。霍尔果斯,这座中哈边境上的小城,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正在书写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来源:央视网
作者:杨书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