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镇4个妯娌结成孝心联盟,希望精心照顾90岁的婆婆活过100岁
再过四个多月,就是临江镇隆顺村燕子岩七组老人钟玉桂90岁的生日。然而,5月19日,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差点让她丢了命。幸亏69岁的大儿媳苏祖芬背着她赶往医院,这才转危为安。
这只是四位儿媳悉心照顾老人画面中微小的一幕,因为她们想让婆婆活到100岁。
69岁儿媳抢救90岁婆婆
钟玉桂老人总共四儿两女,因为老三家住城区,所以她平时都是在另外三个儿子家里轮流住,一般一个月轮一次。5月,老人到了二儿子凛承章的家里。
5月19日中午,二儿媳妇袁兴贵给老人做好饭后便下田干活。下午,外孙忽然来田里,说祖祖危在旦夕。袁兴贵赶忙放下锄头往家里赶,哪想扑了个空,原来大嫂苏祖芬早先一步把婆婆背到了医院。
那天,苏祖芬正在家里洗衣服,外孙女气喘吁吁地跑来,说祖祖浑身抖得厉害。苏祖芬当过乡村医生,知道婆婆有冠心病,飞一般跑去,给她服了药,发现她还在发高烧。此时,只能进医院了。苏祖芬拨通乡亲的电话,让对方开车过来帮忙。
正当苏祖芬准备背上婆婆赶去与乡亲会合时,婆婆阻止了她:“不用救了,这次估计不行了,我想死在家里。”苏祖芬安慰老人,这只是小病,去医院看看就没事了。边说边将其背起,中间连抖了三下才稳住,随后苏祖芬一直背出几百米才遇到车子。
儿媳们争着照顾婆婆
按常理,婆婆在哪家住就该哪家负责照顾,但在镇医院,四个妯娌之间从来没计较过这些,争着留下来照顾老人。
几经商量,最后决定四儿媳妇严清会留在医院照顾婆婆。婆婆输液时想上厕所,严清会便一手挽着老人胳膊,一手高举输液瓶子,唯恐老人有一点不适。另几名儿媳看见后,决定每天安排两个人照顾老人。在她们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痊愈出院。
看着婆婆每天都能吃一碗半的米饭,儿媳妇们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婆婆捡柴卖钱办彩礼
袁兴贵说,1973年结婚时,农村流行送雪花膏、镜子、梳子等作聘礼。因为家境不好,婆婆为置办彩礼,经常上山捡柴去卖,还四处捡过牙膏皮卖钱。这事让袁兴贵至今提起仍特别感动。
四个儿子要办四桩喜事,严清会说,婆婆从来都是不偏坦任何一个人,办任何事都是一碗水端平。更让四位妯娌感动的是,婆婆将每个儿媳妇都当作亲闺女看。
四儿子凛承烔说,家阖万事兴一直是母亲持家的理念,尽管儿女年龄跨度比较大,但家庭关系一向都很和谐。
女儿凛黎对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她小时候脚下经常生冻疮。母亲心疼得厉害,到处捡柴卖钱,最后给女儿买了双白球鞋。
儿媳们给婆婆做饭有心得
老人肠胃不好,吃不得辣吃不得咸。为照顾好老人,每轮到哪家,儿女们都会精心计划每天的伙食,争取每顿饭都让婆婆吃得健康又营养。
严清会说,她给老人做饭很有心得。因为了解婆婆喜欢喝稀饭,她每次都用不同的蔬菜做辅料,再添加一些肉末在稀饭里,老人特别喜欢吃。其实,四个妯娌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都有自己的心得。
老人的耳朵有些背,每次都需要家人靠近耳边说话。在这方面,老人就像小孩一样。如果嗓门稍微大一点,老人就会显得很呕气。
苏祖芬说,她们准备一起努力,一定让婆婆活过100岁。 文·图/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常国良
文明天下 德润永川
记者手记>
孝道代代传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即将过90岁生日的钟玉桂老人,就是这家人最大的“宝”。
但在老人看来,她的四位儿媳,才是自己的宝。她一碗水端平,对儿媳视如己出;儿媳秉承孝道,对婆婆照顾有加。
苏祖芬家里挂着一幅十字绣,上书“家阖万事兴”。严清会家里也挂着同样的十字绣。这么多年来,儿媳们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先生是钟玉桂老人的孙女婿,他的妻子对婆婆也非常好。
这个大家庭中,孝道在传承。我们希望它传得更远更广。
钟玉桂老人耳朵背,二儿媳妇袁兴贵在跟她交流。
90岁老人钟玉桂和谐的一家。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