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龙的卧室异常简陋。

阿龙向记者展示早上吃剩的炒四季豆。
15岁的少年阿龙(化名)可能没想到,多年的“小偷小摸生活”,最终却败给25根未成熟的玉米棒子,还因此被送进派出所。这是6月1日的事情。如果没有辍学,这天应该是阿龙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不过,他亲生父母不会知道这些,阿龙才几个月大时,就成了一名弃婴。
在武胜县回龙村村民眼里,这个打小就小偷小摸的“坏孩子”,虽被亲生父母遗弃,如果养父能好好教育,将来也可能会出人头地。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NextPage]捡回来的孩子
从广安武胜县城坐车到回龙村村口,再步行10多分钟乡间小路,就是阿龙的家。
1998年冬,当时44岁的李国民还是武胜县城里一名人力三轮车夫。一天,村民见这个单身汉回村时,手里居然抱着一个用毯子裹着的婴儿。此事当时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据回龙村多位村民回忆,李国民说弃婴是他在县城一处公厕捡的。虽然婴儿是兔唇,但村民们还是为李国民感到高兴,因为,“单身汉也有老去的一天,这孩子长大后至少能为他养老”。
婴儿就是现在的阿龙,如今已长成1米6左右的个头,身体结实。2005年,当地政府出钱,送阿龙到南充做了兔唇修复手术,不过,至今说话仍有些吐词不清。阿龙现在仍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阿龙到李国民家的那天,就是他的生日。而李国民也至今未娶。
事后证明,阿龙接下来的15年人生轨迹,受这个新家庭的影响颇大,以至于他最终因偷盗,被人送进了派出所。
不光彩的童年
6月4日,星期二。阿龙不像其他同龄孩子,能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是坐在自家破旧的门槛上,望着院子里晾好的衣服发呆。
“想读书吗?”记者问。阿龙没直接回答,沉默许久才挤出一句:“在学校(和其他学生)合不来,读完四年级就没读了。”随后便岔开话题。
阿龙在学校待不下去,在熟悉他的村民们看来,他的童年有太多的“不光彩”。
综合多位村民讲述,阿龙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有时候偷村民的鸡,然后逃到山上烤着吃;有时候偷邻居家的菜刀,再让邻居拿钱赎回去;有时候偷村民农田里未成熟的农作物……
面对这些“指控”,阿龙默不作声。只是当有村民说拿10块钱赎回菜刀一事,阿龙坚持说只收了5块钱。
回龙村村支书周志斌曾将阿龙的这些劣行告诉李国民,希望他为孩子未来考虑,好好教育,不过后者不以为然,并认为这是阿龙“长大有出息的征兆”。
直到6月1日,因偷走一村民地里25根未成熟的玉米棒子,阿龙第一次因偷窃被送到派出所。有人猜测说阿龙可能是没吃的才去偷玉米,阿龙对此仍然是沉默。
在村民看来,阿龙这次的做法确实伤了当农民的心,“你说嘛,包谷(玉米)还没长大就被他掰了,种庄稼的人哪个看了能不伤心”。由于记者一直未能联系上当事村民,所以无法知道他将阿龙送去派出所的初衷。
不过,李国民至今还不知道这事,他正在浙江打工,希望能将这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家继续撑下去。
[NextPage]再一次被“遗弃”
当初,李国民抱回阿龙时,家里只有两间用石头砌成且室内相通的屋子,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如今15年过去,房屋格局未变,只是更显得破旧了些。
5月5日,这个日子,阿龙记得特别清楚,是养父外出打工的日子。临行前,李国民留给阿龙600斤粮食、一张存有500多元现金的银行卡、两包盐、外加半坛猪油。在村民们看来,阿龙现在就像是再次被遗弃的“孤儿”。
有时候正值饭点,只要看到阿龙经过,村民就会叫他到自家屋里吃饭,“这年头,谁家会缺一碗饭嘛”。就在几天前,76岁的邻居周德慧老人在路上碰见阿龙,知道阿龙很久没吃肉了,便回家切下一块腊肉让阿龙带回家。
对于养父丢下自己去浙江打工,阿龙不愿说自己的想法。“反正我自己会煮饭,也可以自己背谷子去打米。”阿龙一边说一边揭开锅盖,展示早上吃剩的炒四季豆。
在阿龙卧室里,一张靠墙的破木板床上,搭着一张篾席,外加一床毯子,就是他晚上睡觉的地方,因为天热,阿龙自制了一个小电扇。整间屋子里的物品摆放杂乱无章。窗口用于防盗的木棍已少了一根,但这并无大碍,除谷仓里的粮食,还有晚上在厨房里睡觉的两只鸡外,这个家已找不出任何值钱的东西。
说话间,一只觅食回来的白鸡在人群里穿梭,最后伸长脖子试图啄一位蹲着的村民裤兜里的手机。这一幕被阿龙及时发现,抬起穿着破凉鞋的左脚,狠狠一蹬,白鸡赶紧悻悻走开。平时,家里的两只鸡会陪阿龙度过漫长的白天、黑夜。假期会好点,阿龙可以找村里三四个年龄相仿的留守儿童玩。
因为李国民没有手机,也没给村里其他人打过电话,自去浙江后,阿龙就失去了养父的任何消息。因此,记者也未能联系上李国民本人。
不确定的未来
记者到阿龙家时,周围的邻居闻讯围了过来,因为阿龙家实在找不出一条能坐的板凳,一位邻居赶忙从自家搬来两张长条凳,搭在凹凸不平的院坝里,招呼记者几人坐下。邻居园祖明(音)说:“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关心这个娃儿,不要让他走上一条不归路。”
当天,当地派出所所长易林和同事一起,买了两袋米,和一桶油去看阿龙,“如果你(阿龙)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直接来派出所找我,千万不要去干违法的事情了”。
易林说,他们当天在派出所对阿龙进行教育后,就让他回家了。“他还只是个孩子。”易林说,在了解阿龙的家庭环境后,他和所里同事就决定要对阿龙进行长期帮扶,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个辍学少年,不要让他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如今,阿龙不知道家里的粮食什么时候会吃完,更不知道养父会什么时候回来。对于未来,辍学在家的少年阿龙脸上,还看不出任何焦虑。编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阿龙,这个被遗忘了的天使,他的未来在哪里?当编完这篇稿件时,依然找不到答案。如果没有父母15年前的遗弃,如果学校愿意为挽留阿龙多做一些努力,如果养父能在心理上给他多一些的关照。但这些如果是如此地苍白,苍白到我打这几行字的时候,都觉得无地自容。感谢当地派出所所长易林和他的同事,他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愿意对阿龙进行长帮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帮扶中,让这个15岁的少年,能拥有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纯真与快乐。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