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辽宁档案馆展出李鸿章殿试“小金榜” 名列二甲第36名
2013-09-06 17:00:37 字号:

  原标题:辽宁省档案馆再现李鸿章殿试“小金榜”

  新华网沈阳9月6日电(赵洪南)近日,在辽宁省档案馆的“中国档案珍品展”上,“大小金榜”的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道光二十七年的“小金榜”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列二甲第36名。

  辽宁省档案馆的孙建冰向记者介绍,大小金榜,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用官员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清代科考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殿试是科考的最高规格,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考中者称“进士”,根据成绩不同,又分为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第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分别用汉文、满文写成,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小金榜不盖印,仅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

  “金榜每届每一种只做一份,并且上面前十名是皇帝钦定的,又以皇帝的令下达的,这使得清代金榜更加弥足珍贵。”孙建冰说。

  在辽宁省档案馆,记者看到这份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清光绪二十年殿试“大金榜”,虽然这已经是萎靡不振的清晚期,但在严密的科举制度之下,这份“大金榜”依然熠熠生辉。“大金榜”上记载着当年的状元是我们所熟悉的开办大生纱厂的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

  道光二十七年的“小金榜”上记录着当时231名进士名册,状元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列二甲第36名。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洪南

编辑:蔡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