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直击解放军万人千车陆空协同高原大对抗(组图)
2013-09-26 17:21:10 字号:

  国产主战坦克精确射击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金戈铁马高原砺剑,攥指蓄能锻造铁拳。8月上旬,随着一声令下,一支万人千车的铁甲洪流悄然进入雪域高原。立体化输送、多形式伪装、全时域对抗……这是新疆军区某师首次整建制在高原寒区按全要素流程摆兵布阵,一场在高原高寒条件下远程机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体系对抗大戏随之拉开帷幕。

  空中,铁翼飞旋,数十名侦查尖兵搭乘直升机直瞄敌阵;地面,铁流滚滚,万人千车在高山峡谷间疾驰横行。遭“敌”高空侦察,利用山高谷深,快速疏散伪装;遇“敌”小股袭扰,速派应急分队,驱歼快进;桥梁炸断,道路受阻,架桥车迅速前出破障。输送途中,虽敌情险情不断,但人车均有惊无虞。

  指挥车内,师长李中林告诉记者,这次机动演练,该师结合作战任务和高原环境,将不同兵种要素区分为指挥、侦察、火力、通信、保障等模块灵活组合运用,将多个单位、多个兵种进行力量整合,模块化编组使每个梯队都能具备立体攻防、自修自救的能力,明显提升了远程机动效率。(来源:新华网 陈金财 王雪振)

  班进攻战术训练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说话间,指挥电台突然发出尖锐噪音,“不好,敌电磁干扰。”他立即命令通信保障组架设接力天线、联接通信数据扩展器、改换备用通信参数……很快,指挥通信恢复正常。

  车队进入界山达坂,道路狭窄,山高谷深,气温骤降。突然,前方道路黄烟滚滚,顺风直扑车队。一时间,情况错综复杂、险象环生。“车辆开启三防装置,防毒,执行!”梯队指挥员奚伟果断下达处置指令。防化小组立刻赶往受污染地段,迅速查明污染性质、程度及范围,防毒洗消车则对染毒车辆进行洗消防护。其余车辆则快速驶离染毒地带,继续向目标地域挺进。

  一路走,全程抗。三天两夜的机动途中,该师先后演练了卫星侦察、道路被毁、敌军袭扰等4类17个战术情况,实际检验了高原高寒地区“小规模编队、大间隔跟进、多方式机动”的远程投送模式,让部队在充满硝烟味儿的机动路途中,显著提升了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到达预定地区,各作战单元有条不紊地在配置地区休整补充。放眼望去,插彩旗、堆埂子、打标语的现象不见了,而是各自结合地形地物进行伪装隐蔽。营区呈蜂窝状配置,既利于相互支援,又利于防敌打击;野战帐篷则由地上移入地下,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踪迹。(来源:新华网 陈金财 王雪振)

  步兵分队赶赴训练场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走进雷达警戒阵地,战士们正熟练地卸拉杆、装波导、组装并架设天线。中士张庆则抱着线圈,将雷达车和天线车进行连接,确保了对敌情的实时监控。果然,还未走出几步,空袭警报便骤然响起。

  “各单位注意,就地隐蔽!”只见各类车辆立即靠近路边、土堆、凹地、山坡,疏散隐蔽。官兵们迅速下车架设防雷达遮障网、热隔遮障网,搭建沙丘式帐篷、施放烟幕……不一会儿,装备和人员就隐身在了茫茫戈壁之中。

  据政委杨科祥介绍,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一整套高原高寒条件下伪装隐蔽的招法。例如,采取天然伪装与人工伪装相结合、动态伪装与静态伪装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穿插隐真示假术迷惑“敌”人,总结出遮障伪装、迷彩伪装、示假伪装、烟雾伪装和热源干扰等6种伪装技术和手段,摸索出以藏助防、以动助防、以打助防、防扰一体、虚实结合等18种高原寒区伪装防护新战法。

  转进至演兵场,一场装甲步兵合成营阵地进攻战斗即将打响。陆航、通信、防化、工程等多个兵种分队齐聚“战场”,他们在合成营的编成内各司其责,在相互磨合中寻求破敌之道。反坦克壕、蛇腹形铁丝网、防步兵坦克混合雷场等障碍物的逼真设置,爆炸声响的接连不断,战火硝烟的覆盖遮蔽,坦克、步战车、步兵的交替掩护攻击都时刻给人一种身临战场的紧张气氛。

  “前沿攻击队,立即发起冲击!”电台中传来指挥员口令,顿时战车轰鸣,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在直升机编队的掩护下,坦克、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车组成的前沿攻击队呈后三角队形迅猛冲击,利用工兵开辟的通路,一举突入敌前沿阵地。搜索战壕,清剿残敌,敌前沿阵地很快便被控制。三发红色信号弹旋即升空,纵深攻击队立刻发起接力突击。(来源:新华网 陈金财 王雪振)

  部队长李中林等在训练现场组织实弹射击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10分钟后,纵深攻击队右翼突然报告:“遭敌5号、6号高地火力压制,进攻受阻。”“5号、6号目标,炮火覆盖,执行!”现场指挥员赵勇胜果断下令。榴弹炮、火箭炮纷纷怒吼,敌阵地转眼间便成了一片火海,右翼纵深攻击队继续向敌纵深推进,并对逃敌进行迂回包抄,形成合围之势。

  在纵深战斗区域,合成营营长李德成告诉记者“以往搞演练,各团一般是各自为战,这次全师在高原地区进行整体性的演练,将作战力量进行了优化组合,谁是支援,谁是配属,打仗的时候该怎样对所辖力量进行指挥运用,这次演练后基本上都搞清楚了。”虽然在回答问题,但他始终在关注着电台里的战场情况,并不时地发出指令。

  记者了解到,在演练中该师坚决摒弃做标记、轧路线、背脚本等形式主义做法,不搞花架子,在真刀真枪中检验训练成果,全面提升各级指挥员的战情分析、判断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同时,利用高原陌生地域的复杂环境,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指控装备操作、信息系统构建、野战保障、火力打击等多个课目的演练,并按实战要求对班(排)攻防战斗行动、连贯作业、营战术演习等课目进行了梳理分析,形成了高原寒区条件下12个重难点课目的施训方案。

  “未来战场环境错综复杂,这就要求练兵要无固定场所,演练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实战的味道越浓,阻碍战斗力提升的短板也就越容易补齐。”师长李中林告诉记者,演练结束后,该师还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并利用高原高寒条件寻求解决的途径,目的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锤炼部队的打赢能力。

  演练期间,该师还积极研究高原环境下作战的新战法,对18个专业324个课目进行了针对性演练,检验完善了小规模编队、多波次突击、多手段伪装等15种高原高寒地区的新战法训法,两种不利于实战的战法经过检验得到修正,采集各类数据上万组。 (来源:新华网 陈金财 王雪振)

  动如猛虎,搅起滚滚沙尘。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航靶射击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连进攻演练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连进攻战术演练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轮式运兵车驰骋戈壁滩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轮式运兵车驰骋戈壁滩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瞄准手咬住了目标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某型防空火炮正在对空射击 王雪振摄

  某型防空火炮正在进行集火射击 王雪振摄

  某装甲步兵分队训练小憩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匍匐前进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涉水突击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实弹射击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通过着戴防毒面具,进行高原耐氧训练。 王雪振摄

  图为某防空分队进行夜间训练的场景 王雪振摄

  新战士被高原紫外线照的黑里透红高原的新兵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野训场上的盛水囊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驻扎在“无人区”训练的战士,见记者来访十分高兴。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蔡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