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家民企房产商的棚改账本:百姓少掏钱、企业少赚钱、政府少贴钱
2013-09-27 07:20:15 字号:

  “百姓少掏钱、企业少赚钱、政府少贴钱”——一家民企房产商的棚改账本

  新华网沈阳9月26日电(记者马义、石庆伟、罗争光)“有女不嫁高台庙,有钱不去沙子沟”。辽宁省铁岭市内龙首山下的高台庙、沙子沟棚户区,聚居着数千户困难居民,其中低保户、残疾人、老年人户数比重高达80%以上。曾有多家房产商想来搞开发,可算来算去,因回迁负担太重,不仅挣不到大钱,还可能赔钱,结果都放弃了。

  为彻底解决老棚户住房难题,近年辽宁制定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棚改政策,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推进棚改。铁岭市委市政府动员民营企业绩益房地产有限公司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棚改,一期安置居民1000多户,二期又帮助1307户老棚户回迁或货币化安置,几十栋高层建筑组成的“龙翔山水鑫城”棚改新区,取代了昔日破烂不堪的棚户区。

  绩益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杨雯义告诉记者:“公司敢啃这块硬骨头,一是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二是依靠‘市场化运作’的棚改政策,企业利用商业开发利润承担棚户区居民安置。虽然微利运营,但社会效益大,有账可查。”

  第一笔账,百姓少掏钱。

  “老棚户孙铁忠等兄弟4人都是低保户,挤住在一个小棚户院里,有产权证的面积仅20平方米,棚改后4兄弟每人回迁一套35平方米新房,共计免费新增120平方米的新房”;

  “残疾人黄飞一家,回迁房增加面积5平方米,应交1万元差价款,可公司考虑到他家困难,减免了50%的费用”;

  “特困户张振青一家,老少三代5口人住一套棚户房,回迁两套新房、90多平方米,三代人的住房问题一次性解决,孩子娶媳妇再也不犯愁”……

  绩益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人员靳光翻出拆迁安置协议告诉记者,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据铁岭市政府有关部门介绍,绩益房地产公司累计为棚改困难群体减免补助金额5600余万元。

  第二笔账:企业少赚钱。

  “如果想赚钱,就去搞商业开发,棚改账就是一本微利账。”杨雯义认为,“二期项目总拆迁面积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开发成本是2600元/平方米,总成本6.734亿元(不包括新建一所小学投入800多万元、为市政退路4.2万平方米)”;

  “回迁房6.6万平方米,商品房可售面积19.3万平方米,售价平均3900元/平方米,总销售额7.527亿元。去掉总成本6.734亿元和税金6775万元,最终利润只剩1000多万元”;

  “如果加上财务费用、银行利息以及其他不可控成本,确实面临赔钱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搞商业开发,按当地商品房平均30%利润率计算,25.9万平方米的楼盘应赢利2亿元以上;棚改属微利项目,需要政策支持。

  第三笔账:政府少贴钱。

  龙翔山水鑫城棚改新区是铁岭市市场化棚改的成功实践。据铁岭市政府有关方面介绍,“市场化运作”有效破解了棚改资金瓶颈,减轻了财政负担。按铁岭市棚改政策,政府只对该项目补贴了3700万元,而1307户老棚户回迁安置需投入1.7亿元,市政退路用地拆迁4.2万平方米需投入六七千万元,新建一所小学800多万元,总计两三亿元成本全由企业承担,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辽宁省一些企业家表示,落实完善各项棚改政策,调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市场化棚改之路会越走越宽。

来源:新华网

作者:马义、石庆伟、罗争光

编辑:何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