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日常之中
2014-02-27 15:03:55 字号: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2月24日中播出了“除戾气、正风气”节目。节目指出公共场所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现社会风气的主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很多人的表现都很精彩,但是有些人的表演却很丑陋。对有些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却要急赤白脸,哪怕自己没理,也要拳脚相向、为所欲为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强烈抨击了这些既没素质又缺公德的行为。

  看了节目,让人不禁要问,在这些人的眼里社会公德和真善美都去哪了?在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都会按照自己所理解和认识的社会公德和真善美,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价值判断力的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基本素养,也决定着一个公民基本的行为处事态度和道德责任。

  环顾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有人不顾禁令在动车上抽烟引发列车烟雾报警,进而造成动车减速运行,不但损害车内旅客权益,也影响了列车安全生产秩序;再比如有人在地铁和公交车当中进食,有的甚至是使用葱蒜等原料制作的食品,在拥挤狭小的空间内,刺鼻的味道对他人来说会是一种煎熬;还有的人在开汽车时随意使用远光灯、通过积水路段不减速行驶等等,给非机动车和行人造成权益侵害。这样的例子或许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虽然这不是社会主流,但是这些行为都触碰了道德红线,有的已经违反了法律,败坏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

  “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这是中央领导所强调的,增强价值判断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不断以强有力的价值引导提高判别能力,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特质,为全社会提供醒目的价值坐标,也才能把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焕发出来,升华开去。

  这样一个要求,最浅显的道理就让社会每个公民能够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用自己的行为回答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真善美。一个人难免犯错,可怕的是不知错,既不知错,何谈道德和责任,也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所以党中央提出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就是要让人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引导人们择善而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日常之中,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行动的自觉准则。(黄怀双)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黄怀双

编辑:刘仁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