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成都锦江区:现代锦江演绎的生态加减法
2014-07-04 16:14:21 字号:

成都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图由成都锦江区政府提供)

  中国经济网成都7月3日讯(房金 雍曼)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她是否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吸引力。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成都锦江区正演绎出漂亮的生态加减法。

  2016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超过60%,楼宇平均能耗下降15%,到2016年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80%……这一串有加有减的数字,折射出锦江人的气魄与骄傲!

  如今锦江转型升级,不仅转出了产业新格局,转出了发展新活力,还转出了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的城市新面貌。

成都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图由成都锦江区政府提供)

  生态的加法也是最好的减法

  从2007年三环路锦江段绿带生态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水井坊片区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到2013年在成都率先建成占地3.3平方公里的白鹭湾湿地,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锦江区通过普通的一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回首近年来的锦江,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2%。别小看这44%,它不仅标志着锦江区创新绿色发展方式,也标志着锦江人民幸福的生活指数。

  按照规划,锦江力争到2016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面对目前,可以说锦江人是骄傲的,因为他们会用数据告诉你:会超预期完成,而且,如今生活工作在锦江,是越来越幸福。

  2007年锦江区修建了24.66公里盲道,完成75条街道无障碍改造;辖区道路好路率达到89.5%以上;实施破墙透绿工程2.197公里,完成出入城通道和23条中小街道绿化加密,对16个小游园进行了增绿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到8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达84.6%。

  2008年再次投入2.13亿元用于老旧院落整治、扬尘治理、道路整治和生态建设。

  2010年顺利建成中心城区首条高标准国际化自行车绿道—锦江“198”绿道。

  2011年新建健康绿道40.9公里,新增绿地32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3.6%。

  2012年建成城乡绿道规划建设60公里中的36公里。

  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占地3.3平方公里的白鹭湾湿地,荣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可以说,近年来的增绿行动为锦江区赢来了世界的赞誉。

[NextPage]

成都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图由成都锦江区政府提供)

  锦江为“减法”做了最好的注脚

  如果说“减法是美丽的”,那么现代化的生态锦江就为“减法”做了最好的注脚。

  如何转型?结合当前新形势,锦江区把城市转型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生态和城市文态四个方面。

  近年来,锦江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塑造生态品牌,全面提升了生态宜居水平。

  据了解,锦江区大力推进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服务、环保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环境金融与环境贸易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2016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实施建筑项目绿色审批与认证,引导老旧楼宇进行节能改造,推进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节约、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超过60%,楼宇平均能耗下降15%。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全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企业废物综合利用,到2016年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80%。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三圣花乡”景区提档升级,投资800余万元道路、标识等硬件全面提升;举办“三圣花卉展”,新引进占地750亩的采蝶园花卉博览园项目,空气质量在成都市排名前列。

  此外,锦江区高标准完成10条区管河道和8个污水下河口综合整治,实施“三圣花乡”景区5座污水处理站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节能降耗扎实开展,淘汰191辆“黄标车”,启动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改造和新增绿化面积4000余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4.2%。

  同时,锦江区还培育了生态社区、绿色单位等生态细胞264个,覆盖率达85%以上。锦江区在中西部城市中心城区率先创建为“省级生态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杰出绿色生态城区”等称号。

成都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图由成都锦江区政府提供)

  "国内一流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的加减法

  可以说,令锦江人引以为豪的有以成都市最小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一直稳居成都全市前列的地区生产总值,还有“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随着锦江区基本建成东大街、金融城、东部新城、环城生态区建设也一展新貌,启动全区WiFi覆盖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城区”,对外开放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生态湿地——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城市绿道、中心城区修绿地公园、完成十里白杨大道等提升改造工程的一系列生态“加法”,让如今的锦江,空间布局日益科学合理、城市风貌不断优美精致、综合配套服务更加功能完善、城市管理精细规范、城市环境更加宜业宜居宜游,逐渐演变成为展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而且,锦江还完成“锦江国际新城”立体交通和地面景观规划,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许燎源博物馆等重要点位和春熙路、兰桂坊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提升,完成二环路等区域340栋建筑风貌塑造。实施滨江路等10余处重要节点的景观照明,高品质建成合江亭至东门大桥亲水空间,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完成成龙路等14条道路整治和红星路步行街区提升改造,新建公共停车场20处,新增停车位1.2万余个。推行生活垃圾不落地收运,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2.3万吨;加强道路、井盖等市政设施维护,共计修补路面20万㎡,更换井盖575个;治理38条街道广告店招,依法拆违8万㎡。

  纵观锦江发展脉络,“转型升级”一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以生态的加法和减法是最好的突破,目前锦江向正积极转身为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精品城区。

来源: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

作者:房金 雍曼

编辑:王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