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记者手记:汉娜——美国女孩、中国元素
2014-11-20 02:38:12 字号:

  新华网旧金山11月19日电记者手记:汉娜——美国女孩、中国元素

  新华社记者徐勇

  汉娜·鲁道夫现年19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年级学生,主修经济和国际关系。

  与记者手机短信交流和电话交谈,汉娜用汉语,不像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她1岁半由养父母从中国城市苏州带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只是,她说,平日绝大多数时间用英文,所以英文比中文好。

  她自述,“最近几年没有去中国”。就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没有太多机会使用中文。

  谈及食物喜好,她喜欢饺子,从小时候在一位中文教师家中学会包饺子开始。另外,她喜欢葱油饼,知道美国市场所见小葱与中国葱油饼所用小葱不一样。她去过四川,川菜辣,不那么容易接受。

  与5年前相同,凭借语言能力,她梦想某一天能够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做些事情;或许,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她可以到中国继续学业深造。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她每天早晨4时30分起床,作为一个俱乐部的成员,与同伴一起练习划艇;她自律每天晚上11时以前入睡,可一些时候课业沉重……

  她说,尽管周围的同学不那么做,她试着每天与父母联系,借助电脑网络、视频通话软件,可能会聊30分钟。妈妈为她参加运动项目高兴,同时为她可能会睡眠不足担心。

  她说,第一位中文教师刘亚非“在我的生命中有巨大影响”。“她从小到大一直陪着我,就像我的第二个母亲”。进入大学,虽然不再学习中文,汉娜与刘亚非保持联系;寒假和暑假,回到波特兰,她会继续师从刘亚非。

  与5年前不同,汉娜说,她不再想做外交官,因为这一职业可能牵扯太多“政治”。

  得知19世纪有那么一位美国人,世界外交史上迄今独一无二,英文名为安森·伯林盖姆、中文名为蒲安臣,最初是美国外交官,出使中国;任期结束后充任中国使节,出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汉娜说,她“一定会看”相关资料。

  对新华社5年后回访同一批孩子,用以呈现采访对象5年间变化,她说,“我对这个计划很兴奋。”

  阳光、清纯、直率,汉娜由美国父母抚养长大,却显现不少中国元素。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勇

编辑:何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