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第七章:史学祭
2014-11-28 14:22:06 字号:
  第七章 史学祭
  
  歌德说过,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我认为,历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去伪存真,坚持客观真实,拒斥弄虚作假,否则,就谈不上历史和历史研究。
  
  这些年来,遇难同胞纪念馆从建立学术机构着手,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团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之中,使得该领域从起初的零散研究发展到了目前的全方位展开,成果颇丰。
  
  一、首建专门学术研究机构
  
  1995年,由遇难同胞纪念馆发起并且邀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一批专家参与其中,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专史研究。
  
  2008年,研究会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评为“全国先进学会”,并且连续15年被南京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2014年3月25日下午,南京市民政局第三批社会组织评估结果授牌仪式在南京市社科联举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被评为国家4A级社会组织。
  
  2000年5月3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教科书问题研究分会正式宣告成立,国内外50名研究日本历史问题的专家学者被该会聘为首批特约研究员。
  
  201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口述史分会成立,专门组织专家团队按照国际上口述史的规范和标准,对幸存者的口述资料进行抢救性的整理。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口述史分会,还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国际合作,联合调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2014年9月底至10月初,双方再度在南京合作,调查1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资料,将在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在美国大学网站上公布30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史料。
  
  学术研究机构再添新军。2013年,中国日本史学会侵华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且成功召开了第四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暨日本侵华史专委会第一次年会;今年9月,又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召开“日军侵华暴行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二、首次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7年8月14-1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140多名专家,提交60多篇论文,进行专门史学术研讨和交流。
  
  此后,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专题,发表研究论文,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南京大屠杀史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影响。
  
  通过近百位专家学者为期三年的不断探讨,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第十二五出版重点图书的《南京大屠杀辞典》,已初见眉目,共分为上、中、下三册,编辑完成8000多个词条,200多万字的篇幅,今年12月先行出版上卷,跨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
  
  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研究捷报频传:仅仅2013年,其《和平文化研究》课题荣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与日本的战争责任》在南京市社科系统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第28、29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本报刊影印集》(上、下册)荣获南京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日本侵华史研究》杂志在2013年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会刊评审活动中荣获特别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在2013年度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达标创先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学会。
  
  三、引发大学校园研究热潮
  
  1998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这一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成立以后,发表、出版、翻译了多部大屠杀史学术著作、研究成果。曾与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主办“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4月,南京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该所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大学共建。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南京大学就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受政府委托,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组织了民间100多位学者,搜集到民间存留的大量抗战双方和第三方国家的真实资料,编辑完成了73卷、1500万余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以大量一手的档案资料,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全貌,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南京地区的学者外,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也有部分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程兆奇研究员则针对日本“虚构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四、支持日本学者们的正义行动
  
  持肯定南京大屠杀观点的学者(“大屠杀派”)大都具有历史学专业的背景,理性和学术性较强。1984年,以洞富雄、藤原彰等人为首成立了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成员有江口圭一、吉田裕、笠原十九司、本多胜一、井上久士、小野贤二等一批日本高校的进步学者,尽管洞富雄、藤原彰、江口圭一等学者近几年已相继去世,但至今该会每年仍定期举办多次研讨活动,持续不断地整理出版史料和学术专著,成果丰硕。
  
  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前后,一直支持日本学者的正义行动。在建馆之处,当建馆立碑的江东门遗址发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骸时,就与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取得联系,洞富雄、藤原彰、吉田裕、笠原十九司等日本专家和学者,来到现场调查察看,并采访了李秀英、夏淑琴、唐光谱、刘永兴等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此后的30年左右的时间内,又多次邀请他们来南京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参观新发现的“万人坑”遗址,参加12月13日方悼念仪式和国家和平集会等,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和合作。
  
  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搜集整理出版了一批珍贵史料,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肯定派”所整理出版的史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日军战斗详报、联队战史和日军官兵的日记与书信等。二是东京审判的有关资料。三是翻译出版的中国方面史料。四是翻译出版的西方文献和档案资料,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德国外交部档案等。
  
  其二、研究成果扎实,针对性强。20多年来,“肯定派”成员团结在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周围,开展了很多研讨活动,并对“虚构派”许多谎言进行了针对性的批驳。如由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否定派的13个谎言》一书,选择“虚构派”13个典型谬论进行了有力回击。藤原彰针对“否定派”所谓南京大屠杀是东京审判制造、肯定南京大屠杀是自虐行为进行批驳。笠原十九司针对当时世界有无报道南京大屠杀、屠杀行为与中国抗日搅乱工作队、南京战前人口20万说和大屠杀相关照片的真实性进行据理力争。
  
  其三、学术研究视野超前。最近几年来,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成员在进一步进行史料搜集、大屠杀事实研究的同时,重点开始从历史教育、社会记忆、跨文化研究、国际对话等多视角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
  
  目前,导致中日两国在南京大屠杀认识对立的原因还有很多,在中日两国的这场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问题的较量中,日本正义学者的力量不可或缺,他们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狭隘立场,能够正视本国的战争罪行,与中国学者一起,通过历史教训的学习与研究,来治愈克服中日两国间的历史创伤,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以及全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及李慧独家供稿整理:顾敏

来源:扬子晚报网

作者:分享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