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京东金融打击“黑产”兴风作浪 陆晓明:必须多方联手遏制其蔓延
2017-03-17 22:36:37 字号: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除了给人们投资理财带来了诸多便利外,也成了一些黑色产业链眼里的“香饽饽”。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表示,近期京东金融白条被盗刷事件再次警示,黑产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必须多方联手遏制住黑产的蔓延。

  近日,有自媒体文章指向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类产品出现的“盗刷”现象,京东金融等厂商这个锅是该背还是不背呢?

  实际上,京东金融和被盗刷用户一样,都是是受害者。陆晓明表示,任何一个平台或品牌,遭受“黑产”的攻击,都不是偶然发生。在当今中国,随着人们隐私信息的电子化,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变得日益重要。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信息被售卖、银行卡被盗刷的现象已引发各界的深深关切。应该看到,盗取、倒卖用户信息等行为已非个别人的作为,实际上已形成了黑色产业链,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为什么犯罪分子能有可乘之机呢?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们通过非法手段,掌握了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包括姓名、银行账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一旦拿到了这些信息,他们就会采取撞库的方式进行尝试,如果账号与密码一致的话,就轻松盗取了该账户里的资金或白条刷单额度。除了常见的撞库方式外,犯罪分子还会利用系统漏洞,采取病毒木马攻击、云端服务等各种方式来非法获取信息,甚至拦截用户个人手机号的验证码,相当于接管了手机,于是盗刷就发生了。

  当前,围绕着互联网金融、网购的线上黑色产业链已经相当庞大,他们往往会盯上京东金融白条等海量用户的平台,以欺诈用户、套取利益为诉求,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而国内黑产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0万,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

  京东金融白条所出现的盗刷案件并不是个例,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频次和依赖度越高,这种威胁就会越大。严格来说,在这场与黑产的对抗中,京东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

  对于白条被盗刷等行为,京东金融虽然在责任界定上并没有法律责任,但保障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所以理应给出解决措施。据悉,京东建立了“天网”等风控系统,监测到账户异常后,会进行身份核验和拦截,为消费者把第一道关,发生盗刷后,第一时间冻结账号。不过,对于已经因盗刷而产生经济损失的用户,京东金融表示,“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经京东金融审核核实是被盗刷的,京东金融将秉持以客户为先的服务理念,免除被盗用户的还款义务,在3个工作日之内回复用户最终处理意见。”其态度很值得称赞。

  不过,账户被盗刷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哪怕京东金融可以“负责”,对确认被盗刷的用户进行垫付,但作为消费者的用户,我们是否也应该把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大门呢?

  陆晓明提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规定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再次加大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而在账号遭盗刷的事件上,消费者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不登陆不明网站,不随意连接无密wifi,谨慎保护个人隐私信息,这样才能降低被盗刷的可能性。正如陆晓明所说,必须多方联手遏制黑产的蔓延。

来源:中国网

编辑:何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