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线上工作(2018年3月23日摄)。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NextPage]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G123次列车从北京南站首发。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NextPage]
两列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车四方调试厂房做最后的静态调试试验(2018年5月10日摄)。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NextPage]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线上工作(2018年3月23日摄)。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NextPage]
观众在长春轨道交通展上参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一代地铁列车车体(2018年9月7日摄)。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NextPage]
在德国首都柏林,人们参观中国中车的新一代碳纤维地铁列车(2018年9月18日摄)。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NextPage]
2018年5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德惠灵顿站拍摄的中车长客为波士顿橙线地铁“量身订制”的首批车辆。
从我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到全球首列应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一代地铁,从“和谐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车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了在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领跑”目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装备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世尧 邢广利 李紫恒等
编辑:唐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