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有句谚语,“离群独行的人会被狼吃掉”。地区合作的意义如同这句谚语,只有国与国之间加强合作往来,才能齐心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才能走出一条互惠互利的道路。上海合作组织,正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的典范。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如何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包容互鉴的典范。
当今世界虽然风云变幻,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上的作用,具有重要导向意义。实践证明,继续保持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强劲势头,就必须始终遵循“上海精神”、不断加强团结互信。只有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不断汇聚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
有人说,“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一起更安全、更团结地走好这条路。”在一个大家庭里,必然会有不同性格秉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兄弟”,或许会有分歧、有争议,但不妨碍一起对话、互动交流,只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就能在包容互鉴中为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引用的吉尔吉斯斯坦谚语,“兄弟情谊胜过一切财富”,在凝聚共识中把手紧握起来、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克服发展路上的一切困难。
有担当才能有作为,才能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凝心聚力。全球性挑战在日益增多,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展现出应有的国际担当,一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密切协调和配合;另一方面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中国不仅提出了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丰富了本组织合作理念,而且在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很多制度性安排。可以说,中国是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担当典范”,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担当典范”。
“生存的力量在于团结。”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就是为应对地区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各种挑战而跨出的重要一步。自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迄今,18年来,从以安全合作为主到搭建全方位合作平台,上合组织成功的奥秘与发展的活力在于“团结”。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国秉持“上海精神”,务实笃行,就一定能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人民网
作者:仲田
编辑:彭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