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如此“戏谑民族之殇”的追星文案让网民惊愕、愤怒。
网民怒了
▲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7月11日晚,微博网民怒了。共青团中央、紫光阁、中国青年报、环球网等一众大号纷纷发声“国耻家恨,请勿调侃”。伴随着发声,一张写有中国近现代不平等条约的图片被大量转发。大数据分析显示,网民愤怒情绪达到5颗星,与愤怒相伴的是惊愕、失望还有怒其不争:“国耻家恨,岂容戏谑”?!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来龙去脉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网民如此气愤?
自6月中旬以来,陆续有某些明星粉丝以《南京条约》等我国被侵略历史中曾经签订过的各种不平等耻辱条约“作梗”,向自己心仪的明星表达所谓的喜爱之情。其中,“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案,以此来暗喻“自己沦陷在明星的魅力中”。
▲网传图片
除此之外,一些海内外重大历史事件也未能幸免。比如“你是我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但又一败涂地”“你是1933罗斯福新政–救赎”“你是我的美苏冷战,以一方退出作为结束”“你是我的文艺复兴,带我走出黑暗,给我新的信仰和救赎”。
▲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7月11日14时10分,一位实在看不下去的娱乐账号发微博对此进行抨击,称“这是拿国耻当彩虹屁吹爱豆”舆情开始升温。网民惊讶、不满、愤怒情绪持续,质问“拿《南京条约》当梗,是疯了还是没学过近代史?”
18时15分,微博官方做出回应称,已查明此类内容来源于66键盘APP,谴责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已上报主管部门。随后,共青团中央、环球网、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发声,网民积极响应,严厉正告“国耻家恨,请勿调侃”!
7月12日,多个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网民持续追问、谴责,称“这段残酷的民族伤痛,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铭记于心的历史。”“追星请遵守底线!”
▲这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图画。新华社发
网民齐声讨为哪般?
在网民看来,此类粉丝对流量明星的“花式吹捧”,是对历史的亵渎,是在国家和人民的伤口上撒盐,是对国耻家恨的遗忘。正是这些无比伤痛、无比愤怒的情绪,才让“无脑彩虹屁”这样不尽文雅的批评成为网民的“共识”。
▲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用国耻追星的行为,曲解历史、崩坏社会风气,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成了“绝美的神仙爱情”;让帝国主义列强企图建立对我国联合统治的《九国公约》成了“以最温柔的理由做最残忍的事”;让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了“放弃一切与所有人为敌也换不回来的曾经”。正如网民批评的那样,这不是“历史知识十级”选手的活学活用,而是对历史的无知与解构。
问题出在哪里?
愤怒之余,网民不仅追问,是“谁”制造了“国耻作梗追星”的荒唐。
▲网民留言
一味“甩锅”难消疑虑和愤怒。“国耻作梗”应援句式频出的平台称是某输入法的“预置文案”所为,该输入法应用则称自己“不存在任何预制‘南京条约’等违规内容的相关文案”,“推来推去”的说辞依然难辞其咎,更难平网民的愤怒。网民“到底谁是幕后推手”的疑问和“揪出始作俑者查办”的呼声同在。
“无脑跟风”使用不当措辞的粉丝难辞其咎。纵然不排除有人幕后当推手,但粉丝不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加以思考,盲目跟风,传播令人“三观尽毁”的言论实在不该。
泛娱乐化风气当刹也。“娱乐应有底线,国难怎能调侃”成为网民的共识。昔日个别明星拿汶川地震“抖包袱”引发的嘘声尚在耳边,如今某些粉丝“国耻作梗追星”又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娱乐的底线在哪里?如果事事可娱乐、人人可调侃,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道德伦理如何守护和传承。正如网民所说,民族伤痛不容调侃,追星需理智,更需要底线!
监制:刘娟
作者:汤辉、何都
制图:李权、王亚婧
动效:朱少杰
编辑:黄洁心
校对:张快快
来源:新华网
作者:思客数理话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