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图|大围山这个乡野之地,有“毒”
2019-08-21 14:58:24 字号:

红图|大围山这个乡野之地,有“毒”

不知道是不是大围山有“毒”,长沙周边的人总是有事无事喜欢往这儿跑。到岭上观看云卷云舒,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在山间漫步听涛,呼吸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于山脚万亩果园之中,品尝大围山小水果极佳美味;去古镇悠闲游历,寻觅先贤足迹,熏陶提炼自己。这篇图文,汇集了多年游历大围山镇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这座风味古镇的人文脉络,熟悉长沙农村那浓郁的乡野气息,增添旅途的愉悦。(图、文/全裕高)

大围山上,景色秀美

大围山位于湘赣边界,是连云山脉的腹地,主峰七星峰海拔1607.9米,既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又是湘东第一高峰。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主要由栗木桥、七星岭、白面石、船底窝、马尾槽、玉泉寺六大景区和黄山松涛、翠竹烟云、枫林秋色、柳杉情怀、高山杜鹃、南国草原、鹅掌独秀、红继争艳等代表性景点组成。

杜鹃花海是大围山独有景色之一,主要分布在七星岭、红莲寺、五指石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溪谷及坡顶,尤其以七星岭、五指石一带最为茂盛密集。目前有开红花的映山红,开粉红色花的鹿角杜鹃、云锦杜鹃,开粉红至白花的猴头杜鹃,开淡红紫色花的红毛杜鹃等30多种。观花期从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实可谓“人间四月芬菲尽,独有大围杜鹃红”。

栗木桥景区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大围山精华景区。从森林宾馆出发海拔在650--960米之间,总行程1.7公里,空间沿溪伸展,或宽或窄,或大或小,整个景区的美就在于以龙泉溪为中心线的一条溪流,奇峰异石,流泉飞瀑随处可见。

千年古镇,红色传奇

大围山镇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湘赣边境,北与平江接壤,东与江西铜鼓相邻,南界张坊镇,西连达浒镇,闻名遐迩的浏阳河发源于此,璀璨的湘东明珠大围山镶嵌其中,是一个凝聚灿烂历史文化的边陲古镇,古称上东镇,素有“小上海”、“浏东重镇”之称。

跳石桥位于大围山境内大溪河上游2公里处,离古宅锦绶堂不过百米,始建于明代(1368—1644年),由当地绅士鲁荣业捐建,横跨大溪河两岸,采用标准麻石作桥墩。石墩为长方体,底部嵌入河床,高出水面约2尺。墩长3尺、宽约0.8尺,两墩间距为1.2尺,共有65个石墩,每年除丰水季节外,均可供行人通过。历经康熙、乾隆、嘉庆和1995年4次修复,现今保存完好,是浏阳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由受清朝旌表的涂刘氏为纪念丈夫涂儒玫中举而建,为清末庄园式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有雕梁画栋两层楼房100余间。1931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曾设于此,旧址的内外墙上保存有大量红军标语、收支报表等。

“白沙古镇”处大围山腹地,是一个已有1400年历史的小镇,素有“小南京”之称。悠悠古镇上,有两条长约1.2公里保存完好的古街,路面多为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街上还保留不少古朴而陈旧的木板门店铺。近年来,大围山镇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人文之美”的理念,深入挖掘当地豆腐文化、庙会文化、红色文化,充分融合白沙古镇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打造大溪河两岸风光带,再现千年古镇风采。

上坪会议旧址位于大围山镇上坪村上坪组,是毛泽东率部在此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1927年9月13日,秋收起义部队在东门战斗中失利后,从马鞍山转移至白沙上坪。14日,毛泽东等在上坪村陈锡虞家召开红三军团连级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并布置各路起义部队迅速到文家市集合,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会议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起义部队走后,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指使兵卒将旧址放火烧毁。尔后陈家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了部分建筑。

小村大景,旖旎迷人

浏河源村位于大围山镇东部,占地面积72.2平方公里,是浏阳市面积第一大村。辖44个村民小组,764户,2446人。浏河源村因地处浏阳河源头而得名,村内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景色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1%,为浏阳市重点林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业、水利资源。

狮口战地漂流位于大围山镇浏河源村,漂流河道由冰河纪古河床经高山溪水常年冲刷形成,河床遍布罕见的巨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葱茏,峡谷风貌秀美。 漂流河道全长约5.8公里,有28处险滩急流,设计了兵营哨所、阵地碉楼加上飞机大炮、坦克机枪、传神的丛林战士、极富感染力的烟雾声效等扣人心弦的8大主题体验和互动体验,让您体会真实战场的惊心动魄和漂流动感激情绽放。

狮口战地漂流河道两岸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田园风光,气候温和,空气清爽,景色秀丽,是逃离都市的“世外挑源”,周末生态休闲的好去处。有李世民后裔宗祠、客家土楼民居、秋收起义上坪会议旧址、都府庙、麻衣神庙等,每一处都散发着人文历史的独有幽香;还有述说岁月沧桑的冰川巨石,诗意田园的黄花梯田,高山清流集聚的千秋水库,碧绿醉人的万亩竹海;更有浏阳蒸菜舌尖原味之美,汽车营地篝火野趣之乐。

李世民后裔宗祠位于大围山镇浏河源村,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唐太宗十四子李明后裔。家庙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880平方米,分上下两栋,中有过亭、天井,四周为封火墙,保存完好。

中岳村位于大围山镇东北侧,全村806户,3203人,3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600亩。近年来,中岳村以尊重自然和生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坚持就地取材,着力打造鱼头、书塘和石门三个幸福屋场,串起“一路一带、一祖祠、一沙滩、一庙堂、一河一游、一农耕文化展示馆”等多个景点,形成靓丽的田园风光圈。

鲁氏家庙位于大围山镇中岳村鲁家湾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重修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祠堂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头进走廊以石柱支撑,斗拱镂空雕花。封火山墙高大挺拔,墙头粉边黛瓦,两头起翘,中间突起。正堂由10根石柱支撑,小青瓦,硬山顶,青石砖铺地。

小康路上,携手同行

大围山镇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共辖12个村,38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有省定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户1943人。近年来,乘借脱贫攻坚的东风,经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全镇上下共同努力,3个省定贫困村2017年全部实现摘帽退出,稳定脱贫538户、1736人。

楚东村位于大围山镇近郊,以水果为主导产业,境内田园如画、景色秀美,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和明代跳石桥、万亩桃林等旅游景点。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36个村民小组,650户,236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83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通过精准施策,对口帮扶,已实现贫困村摘帽和稳定脱贫60户173人。

楚东村新兴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永根,父亲患肺癌,祖父年老体弱,家庭因病、缺劳动力致贫。2014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通过产业帮扶、小额信贷5万元,助其扩大水果种植15余亩,发展养鸡产业。2018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同幸村位于大围山镇西部,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村内产业主要有蜜蜂、黑山羊、鸡、鸭等养殖和农业种植。村域面积43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410户142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79人。近年依托后盾单位大力扶持,成功建成投产蜂蜜加工厂一个,稳定了村级集体收入来源,贫困村成功摘帽,稳定脱贫57户171人。

同幸村荣家湾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俊录,家中5人,母亲年老多病,儿女上学读书,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后,通过四年帮扶,助其贴息贷款,发展养蜂产业;落实特惠政策,加之女儿已毕业外出务工,条件好转,2017年脱贫,2018年收入超过5万元,现正在为新居忙碌。

特色水果,味道鲜美

大围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小水果的种植和发展。当地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支持小水果产业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组织动员楚东、东门、中岳、中塅、金钟桥、大围山等12个村,种植桃、梨、李、杨梅、猕猴桃等小水果,参与农户2000多户,种植总面积25000亩,年产值过亿元,全镇人均水果收入4000元。小水果采摘期通常在每年的6-9月,多数集中在7-8月。

来源:红图

编辑:冯竞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